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

(1)如果①表示感受器,⑥表示效应器,那么图中下列数字所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②表示③表示⑤表示
(2)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
A.④﹣⑤﹣③﹣①﹣②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⑥
D.⑥﹣⑤﹣③﹣②﹣①
(3)如因意外伤害事故,图中的③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活动(选填“能”或“不能”)发生.

【答案】
(1)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2)C
(3)不能
【解析】(1)写出图中数字所标注的结构名称:①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②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③④是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⑤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射;⑥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2)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⑥效应器.(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因此如因意外伤害事故,图中的“③”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活动不能发生.
所以答案是:(1)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2)C(3)不能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夏季晴好的一天中,一个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如图(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别人的器官到患者体内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疫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

A.22 +XB.22 +YC.22 +XXD.22 +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米勒等科学家研究生命起源设计的实验装置.根据教材中的相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左下角的烧瓶中盛放的是蒸馏水,加热的目的是?
(2)图中电极通过电火花放电,模拟
(3)图中右上角的烧瓶模拟的是
(4)通过模拟实验,最后从取样活塞处得到多种氨基酸,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豆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A、D、E都属于
(2)A→B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其中的有机物越来越
(3)C植株的茎中无结构,故不能长的很粗。
(4)E是由D中的发育而来,在其发育成E之前必须经过重要的生理过程是
(5)豆科植物根瘤中的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
(6)种子萌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人提出在一定温度下“用低浓度盐水浸泡种子,会加快种子的萌发”,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①将100粒大豆种子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浸泡在2%的食盐水中,乙组浸泡在中,在相同条件下浸泡一段时间。
②将浸泡后的两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培养皿中,放置在同一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
③随时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培养皿中已萌发的种子数,并比较两组种子萌发的时间。预测实验结果:在甲、乙两组种子萌发数目相同的情况下,若所用时间(填甲
>乙或甲=乙或甲<乙),则说明2%的食盐水可以加快大豆种子的萌发,反之亦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人的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它的基本结构包括和突起两部分.
(2)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 .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③→→⑤(用序号作答).
(3)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4)膝跳反射属于 , 是生来就具有的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条食物链。
(2)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食用菌属于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