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
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 偷猎 | 栖息地丧失 | 外来物种的影响 | 其他原因 |
鸟类 | 20% | 60% | 12% | 8% |
哺乳类 | 31% | 32% | 17% | 20% |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时间,而且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 。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有效的措施是 。
(3)由材料三可知,“垃圾袋装化”难于被分解的原因是 。
(4)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参与保护环境: (答一条即可)
【答案】(1)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2)栖息地丧失 建立自然保护区
(3)它不易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
(4)做好垃圾分类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2)由材料二可知,栖息地丧失在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中占 32%和60%,故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 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 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3)塑料袋是难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因而“垃圾袋装化”造成了土壤污染。
(4)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做到垃圾的回收重利用,节约用电等,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初春,江西宜春,南昌,九江等多地出现H7N9禽流感患者,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各区县市陆续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感染H7N9型禽流感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热(38℃以上),咳嗽,少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5至7天病情迅速加重,引起死亡,目前没有疫苗。据国家疾控中心网站介绍,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的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1)H7N9病毒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属于该病的___________(填“病原体”或“传播途径”)。
(2)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勤洗手、室内通风换气,这属于_____________;对临床诊断为H7N9型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H7N9型禽流感疫苗研发成功,注射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它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4)为防治H7N9型禽流感,某些同学自己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袋上印有“OTC”字样,这种药属于___________(填“处方”或“非处方”)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等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疾病,小麦丛矮病毒是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病毒。
材料二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商品杀虫剂,已经广泛应用于棉铃虫的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大规模发生。
(1)材料中提到的几种病毒,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_____和_____。除此之外,生物圈中还有_____,又称为_____。
(2)材料二中的商品杀虫剂实际上是_____。一旦侵入棉铃虫体内,就会显现出生命特征,利用_____细胞内的物质来制造新病毒,这就是它的_____。
(3)通过上述两段材料,谈谈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爱生命,注重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引起的,HIV感染后会逐步破坏免疫细胞,最终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缺陷。HIV侵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HIV抗体,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就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HIV。HIV传播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的接触交往或护理工作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____。
(2)HIV侵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HIV抗体,这种免疫属于_____免疫。
(3)在接受任何针刺皮肤的医疗操作时,要求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械。这在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上属于_____。
(4)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感到彷徨、压抑时,需要及时调节心理。下列属于积极健康的心理调节方式的有_____(填字母)。
A.要求父母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B.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缓解压力
C.在合适的场所大喊几声、大哭一场
D.抽烟解闷、借酒消愁
E.通宵上网玩游戏,转移注意力
F.向朋友、父母、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帮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各项饮食习惯中,①粗细粮合理搭配 ②主副食合理搭配 ③不吃不喜欢的食物④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⑤完全用饮料代替白开水饮用.搭配科学合理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措施是
A.保护细胞的多样性 B.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我省某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探究镉的危害,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㈠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多大的危害呢?
㈡实验过程:
⑴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_______________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
⑵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表:
组别 | 镉浓度(mg/mL) | 生理盐水用量 | 24h死亡率 |
A | 0 | 10mL | 0 |
B | 0.015 | 10mL | 2 |
C | 0.030 | 10mL | 3 |
D | 0.045 | 10mL | 6 |
组别 | 镉浓度(mg/mL) | 生理盐水用量 | 24h死亡率 |
A | 0 | 10mL | 0 |
B | 0.015 | 10mL | 2 |
C | 0.030 | 10mL | 3 |
D | 0.045 | 10mL | 6 |
⑶实验结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___________。说明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_____________。
㈢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同学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⑵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⑶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主要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于是该同学用“镉大米”喂鸡,但镉通过食物链最终不断在人体内______________,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来吧孩子》是2014年母亲节前夜登陆深圳卫视的纪实真人秀节目。节目将镜头对准在最平凡却又最伟大的孕妇身上,科学地记录了生命奇迹诞生的全过程。引起人们最温暖、最感动的共鸣。
(1)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完成受精作用的受精卵是新生命的第一个细胞。
(3)胚胎在子宫发育至第8周左右时,成为初具人形的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____________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4)大约第38周左右时,胎儿就发育成熟。孕妇垂体分泌的催产素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引起子宫收缩,促进分娩,这种特殊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5)子宫收缩引起的剧烈阵痛将会贯穿整个分娩过程,痛觉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