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动物属于昆虫的是

A. 蜗牛 B. 蜘蛛 C. 蝼蛄 D. 蚯蚓

【答案】C

【解析】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贝壳,属于软体动物,A不符合题意;

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4对足,没有翅,属于节肢动物蛛形纲,B不符合题意;

蝼蛄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为昆虫,C符合题意;

蚯蚓身体细长,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属于环节动物,D不符合题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

(1)气体由肺进入血液经过了___层细胞。

(2)淀粉的消化过程可以表示为:淀粉→麦芽糖→a,a是_____。其中内分泌腺中分泌的_____对维持血液中a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

(3)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这两条途径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_______(用心脏结构、血管种类和箭头表示)。

(4)腰部脊髓受到损伤的人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了运动能力,大小便失禁。这说明其脊髓__________功能正常,传导功能受阻。

(5)图中表示的排泄途径有_____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
B.③和④比较,④中的动物学习能力强
C.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有意义
D.①行为说明先天行为有一定的局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认识,错误的是

A胃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B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食物消化起作用

C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营养物质的酶

D小肠能吸收氨基酸、麦芽糖等物质,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3粒蚕豆种子分别放到盛水烧杯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利用该装置可探究水分和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 该装置中①和③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

C. 该装置中①和②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

D. 该装置中种子数量太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为探究“水温是否对鲫鱼呼吸频率有影响”,做了以下实验:①取三个大小相同、洁净的烧杯,加入等量已晒过的池塘水,分别放置在20℃、25℃、和30℃的环境中。
②将3条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鲫鱼分别放人三个烧杯中。
③静置2分钟后,开始记录鲫鱼在1分钟内的鳃盖开合次数(即呼吸频率)。稍停片刻,再重复记录两次。结果如表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在水中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填“同时”或“交替”)张合的。
(2)该实验的变量是
(3)实验过程必须选择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鲫鱼,目的是
(4)为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应取三次统计数据的值 。
(5)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

B. 该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成对存在

C. 该体细胞内有1对性染色体

D. 该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外界光线首先穿过的是透明的[H] , 若其发生病变或者受到损伤,可通过移植使病人重新获得光明.
(2)眼球结构中的[G]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能折射光线.若其凸度过大,形成的物像会落在[B]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就是近视眼.佩戴(填“凹”或“凸”)透镜能矫正近视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2月13日,山东省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吹起了号角。从生产模式上讲,旧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方式,而新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左图的“五环产业链无废弃物生产过程循环经济模式”便是一个范例,右图为该模式下的某生态基地部分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基地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4)农作物秸杆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可以作为培养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利用杆、粪便等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作为________者参与了物质循环;同时合理调整

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