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出】如果我们身边没有量角器和三角板,如何作15°大小的角呢?
【实践操作】如图.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开,得到AD∥EF∥BC.
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折痕BM 与折痕EF相交于点P.连接线段BN,PA,得到PA=PB=PN.
【问题解决】
(1)求∠NBC的度数;
(2)通过以上折纸操作,还得到了哪些不同角度的角?请你至少再写出两个(除∠NBC的度数以外).
(3)你能继续折出15°大小的角了吗?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1)30°;
(2)通过以上折纸操作,还得到了∠BMN=60°,∠AMN=120°等;
(3)可得到15°的角.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折叠性质由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点P为BM的中点,即BP=PM,再根据矩形性质得∠BAM=90°,∠ABC=90°,则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PA=PB=PM,再根据折叠性质由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折痕BM得到PA=PB=PM=PN,∠1=∠2,∠BNM=∠BAM=90°,利用等要三角形的性质得∠2=∠4,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由EF∥BC得到∠4=∠3,则∠2=∠3,易得∠1=∠2=∠3=∠ABC=30°;
(2)利用互余得到∠BMN=60°,根据折叠性质易得∠AMN=120°;
(3)把30度的角对折即可.
试题解析:(1)∵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
∴点P为BM的中点,即BP=PM,
∵四边形ABCD为矩形,
∴∠BAM=90°,∠ABC=90°,
∴PA=PB=PM,
∵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折痕BM,
∴PA=PB=PM=PN,∠1=∠2,∠BNM=∠BAM=90°,
∴∠2=∠4,
∵EF∥BC,
∴∠4=∠3,
∴∠2=∠3,
∴∠1=∠2=∠3=∠ABC=30°,
即∠NBC=30°;
(2)通过以上折纸操作,还得到了∠BMN=60°,∠AMN=120°等;
(3)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M上,则可得到15°的角.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如图,AB⊥CD,CD⊥BD,∠A=∠FEC.以下是小贝同学证明CD∥EF的推理过程或理由,请你在横线上补充完整其推理过程或理由.
证明:∵AB⊥CD,CD⊥BD(已知)
∴∠ABD=∠CDB=90°( )∴∠ABD+∠CDB=180°.
∴AB∥( )( )
∵∠A=∠FEC(已知)
∴AB∥( ( )
∴CD∥EF(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已知:如图,EF⊥AB,CD⊥AB,AC⊥BC,∠1=∠2,求证:DG⊥BC
证明:∵EF⊥AB CD⊥AB
∴∠EFA=∠CDA=90°(垂直定义)
∠1=∠
∴EF∥CD
∴∠1=∠2(已知)
∴∠2=∠ACD(等量代换)
∴DG∥AC
∴∠DGB=∠ACB
∵AC⊥BC(已知)
∴∠ACB=90°(垂直定义)
∴∠DGB=90°即DG⊥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图②中,.图③是该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的直角边与△的斜边重合在一起,并将△沿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两点始终在边上(移动开始时点与点重合).
(1) 在△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发现:两点间的距离 ;连接的度数 .(填“不变”、“ 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2) △在移动过程中,与度数之和是否为定值,请加以说明;
(3) 能否将△移动至某位置,使的连线与平行?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的度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