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013•徐州模拟)如图,已知半径为1的⊙O1与x轴交于A、B两点,经过原点的直线MN切⊙O1于点M,圆心O1的坐标为(2,0).
(1)求切线MN的函数解析式;
(2)线段OM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O1M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将⊙O1沿着x轴的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同时将直线MN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下平移,设运动时间为t(t>0),求t为何值时,直线MN再一次与⊙O1相切?(本小题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分析:过点M作MF⊥x轴,垂足为F,根据MN是切线,M为切点,得到O1M⊥OM,在Rt△OO1M中根据正弦值的定义求得∠O1OM=30°,从而求得MF和OF,最后求得点M的坐标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的解析式即可.
(2)过点A作AP1⊥x轴,与OM交于点P1.利用Rt△AP1O∽Rt△MO1O求得P1A后即可求得点P1的坐标;过点A作AP2⊥OM,垂足为P2,过P2点作P2H⊥OA,垂足为H.
利用Rt△AP2O∽Rt△O1MO求得OP2和OH即可求得P2的坐标;
(3)首先在Rt△CON中,CO=2
3
t
;在Rt△O1MF中,O1C=2
3
t-(2-t),则O1C=2O1M=2,列出有关t的方程2
3
t-2+t=2
即可求得t值.
解答:解:(1)过点M作MF⊥x轴,垂足为F
∵MN是切线,M为切点,
∴O1M⊥OM
在Rt△OO1M中,sin∠O1OM=
O1M
OO1
=
1
2

∴∠O1OM=30°,OM=
3

在Rt△MOF中,∠O1OM=30°,OM=
3

MF=
3
2
,OF=
3
2

∴点M坐标为(
3
2
3
2
)
(2分)
设切线MN的函数解析式为y=kx(k≠0),由题意可知
3
2
=
3
2
k

解得:k=
3
3

∴切线MN的函数解析式为y=
3
3
x
(1分)

(2)存在.
①过点A作AP1⊥x轴,与OM交于点P1
可得Rt△AP1O∽Rt△MO1O,P1A=
OA
3
=
3
3

P1(1,
3
3
)
(2分)
②过点A作AP2⊥OM,垂足为P2,过P2点作P2H⊥OA,垂足为H.
可得Rt△AP2O∽Rt△O1MO
在Rt△OP2A中,∵OA=1,
OP2=
3
2

在Rt△OP2H中,P2H=
3
4
,OH=
3
4

P2(
3
4
3
4
)
(2分)
∴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有(1,
3
3
)
(
3
4
3
4
)

(3)如图,作MF⊥x轴于点F,
在Rt△CON中,CO=2
3
t

在Rt△O1MC中,O1C=2
3
t-(2-t)
∵O1C=2O1M=2,
2
3
t-2+t=2

解得:t=
4
2
3
+1
≈0.896

点评:本题是直线与圆的方程综合性题,对于存在性的处理方法,先假设存在再由题意用设而不求思想和韦达定理列出关系式,注意验证所求值的范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徐州模拟)若圆锥的高为8,底面半径为6,则圆锥的侧面积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徐州模拟)已知:在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2),C(n,-2)(其中n>0),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动点P从点O出发,在四边形OABC的边上依次沿O-A-B-C的顺序向点C移动,当点P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设点P移动的路径的长为l,△POC的面积为S,S与l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四边形ODEF是等腰梯形.
(1)结合以上信息及图2填空:图2中的m=
2
5
2
5

(2)求B、C两点的坐标及图2中OF的长;
(3)若OM是∠AOB的角平分线,且点G与点H分别是线段AO与射线OM上的两个动点,直接写出HG+AH的最小值,请在图3中画出示意图并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徐州模拟)分解因式:9a2-b2=
(3a+b)(3a-b)
(3a+b)(3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徐州模拟)
1
4
的倒数等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徐州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同时由港口A出发开往海岛B,甲船沿东北方向向海岛B航行,其速度为15海里/小时;乙船速度为20海里/小时,先沿正东方向航行1小时后,到达C港口接旅客,停留半小时后再转向北偏东30°方向开往B岛,其速度仍为20海里/小时.
(1)求港口A到海岛B的距离;
(2)B岛建有一座灯塔,在离灯塔方圆5海里内都可以看见灯塔,问甲、乙两船哪一艘先看到灯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