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9、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了三个定值电阻R1和可直接读出阻值的电阻箱R2并联,每次接入电阻R1后,调节R2的阻值使干路中的电流相等(即并联的等效总电阻相同),记下三组数据如表一.然后他们重复上述实验但使干路中的电流值更小一些(即并联的等效总电阻更大),记录三组数据如表二.为进一步探究电阻R1和R2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表一
实验序号 R1(Ω) R2(Ω) R2/R1 R1-R2(Ω) R1R2(Ω2 R1+R2(Ω)
1 20 20 1 0 400 40
2 30 15 0.5 15 450 45
3 50 12.5 0.250 37.5 625 62.5
表二
实验序号 R1(Ω) R2(Ω) R2/R1 R1-R2(Ω) R1R2(Ω2 R1+R2(Ω)
4 20 30 1.5 -10 600 50
5 30 20 0.67 10 600 50
6 50 15.8 0.316 34.2 790 65.8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电阻R1与R2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一定时,R2随着R1的变大而变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2与5或3与6
数据中的电阻R1与R2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电阻R1不变,电阻R2随并联等效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表一或表二的第6列和第7列可知:(R1R2)与(R1+R2)的比值相等,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相等

(b)分析比较
表一和表二的第6列和第7列可知:(R1R2)与(R1+R2)的比值越大,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也越大
分析:(1)从表格中的数据,来总结出规律,注意要用专业的物理属于来表达.尤其是前提条件不能省略;
(2)由得出的初步结论为依据,对照表格,当电阻R1 不变时,在表格中找到R1 不变时的数值,然后根据“电阻R1不变,电阻R2随并联等效电阻的增大而增大.”查找表格记录数据即可;
(3)根据表格可以找出表格中的相同处,依据物理学的规律进行比较,同时得出结论.
解答:解:(1)根据题目要求在表格中查找电阻R1与R2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得出初步结论;其前提条件是当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一定时,所以R2随着R1的变大而变小.
(2)根据题目中所得出的结论电阻R1不变,电阻R2随并联等效电阻的增大而增大.对照相应表格得出:1与4、2与5或3与6.
(3)表一和表二中经过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其中表一或表二的第6列和第7列经过运算都有规律可寻找,所以:
(a)表一或表二的第6列和第7列可知:(R1R2)与(R1+R2)的比值相等,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相等.
(b)表一和表二的第6列和第7列可知:(R1R2)与(R1+R2)的比值越大,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也越大.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电学中并联电路电阻关系,是从实验表格中,经过总结后运用专业的物理术语得出结论,除了要学会看表格外,还要对并联电路电阻关系掌握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奉贤区一模)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实心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们猜想:实心长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度和材料密度等因素有关.他们选取的器材有:底面积、高度、密度不同的均匀实心长方体若干,器壁标有刻度线、内盛细沙的玻璃容器.实验时,他们分别将不同的实心长方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并进行了多次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实验序号 材料密度
(克/厘米3
底面积
(厘米2
高度
(厘米)
凹陷程度
(厘米)
1 3 5 8 1.0
2 2 5 12 1.0
3 2 10 12 1.0
4 4 10 6 1.0
表二
实验序号 材料密度
(克/厘米3
底面积
(厘米2
高度
(厘米)
凹陷程度
(厘米)
5 3 5 16 2.0
6 4 10 12 1.5
7 3 10 16 2.0
8 8 10 6 1.7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6或4、8
3、6或4、8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实心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度相同时,材制的密度越大,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5或4、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初步结论是:
当实心长方体的底面积和材料的密度相同时,高度越大,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当实心长方体的底面积和材料的密度相同时,高度越大,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或5、7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实心长方体的材料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与底面积
无关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4)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甲同学认为:当实心长方体的材料密度与高度乘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乙同学认为:当实心长方体的材料密度与高度乘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丙同学同意甲同学的观点.他认为表二中序号6、8记录的数据有误,于是他直接修改了相关的数据,如表所示.

你认为:丙同学直接修改数据的做法是
错误
错误
,理由是
应该认真观察并仔细读数,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如果发现数据有误,需重新实验获取数据
应该认真观察并仔细读数,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如果发现数据有误,需重新实验获取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想: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②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③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一个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
(1)根据图所示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2)小明按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小明操作中的错误是
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没有调到最大值(或电压表选用的量程太小)
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没有调到最大值(或电压表选用的量程太小)

(3)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可得出猜想
是正确的.他选择的是
10
10
Ω的电阻.
表一                                                                            表二
电压U/V 1.2 1.6 2.0 2.4 2.8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0.12 0.16 0.20 0.24 0.28 电流 I/A 0.30 0.15 0.10
(4)小红在探究猜想③时,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猜想③是正确的.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
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先取了一空塑料瓶分别在瓶底、瓶侧壁的不同高度处扎有三个小孔,把它放在水槽中如图甲所示,然后又设法在塑料瓶内装有浓盐水(ρ盐水>ρ),再度把它放在水槽中,如图乙所示.请仔细观察经各小孔射出的液体的路径,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甲可知液体压强与
深度
深度
有关;
(2)由图乙可知:液体压强还与
液体密度
液体密度
有关.
做完以上实验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塑料瓶、泡沫塑料、石块、细线等器材研究浮力的相关知识.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在细线两端分别拴着泡沫塑料与石块,将它们放入瓶内并将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接着在瓶内分别倒入水和酒精,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b、c所示:然后又分别将瓶子放在倾斜的桌面上,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d、e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操作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3)分析图a与b(或a与c或a与d或a与e)两图可得: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作用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作用

(4)分析比较图b和c和d和e,可得: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杨浦区二模)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为了 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 录在下表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f1=10 厘米)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f1=12 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 像的大小 实验序号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 像的大小
1 5 光屏上不能成像 5 6 光屏上不能成像
2 15 30 放大 6 15 60 放大
3 20 20 等大 7 24 24 等大
4 30 15 缩小 8 30 20 缩小
①分别比较实验序号 1 或 5 中的物距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物体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物体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②继续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把表格中的物距u与像距v分别与各自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进行比较,发现当
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
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
当物距与像距相同且都等于二倍焦距
当物距与像距相同且都等于二倍焦距
时,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当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③请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 与 3 与 4(或 6 与 7 与 8)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并经运算后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1
u
+
1
v
=定值
1
u
+
1
v
=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们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h、液体离开容器底部距离d和液体的密度ρ有关.他们用U形管压强计做了实验.其中甲、乙容器中装有水,丙容器中装有盐水(假设甲、乙、丙容器均能盛足够多的液体).他们把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分别放置在液体中不同位置处,如图所示,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已知ρ盐水
ρ
表一:甲容器(水)                                              表二:乙容器(水)                                                          表三:丙容器(盐水)
实验
次数
h
(cm)
d
(cm)
L
(格)
实验
次数
h
(cm)
d
(cm)
L
(格)
实验
次数
h
(cm)
d
(cm)
L
(格)
1 10 40 4 5 10 30 4 9 10 40 5
2 10 30 4 6 20 20 8 10 20 30 10
3 10 20 4 7 30 10 12 11 30 20 15
4 10 10 4 8 40 0 16 12 40 10 20
(1)该同学是通过观察比较
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
(2)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初步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
无关
无关
的(选填“有关”或“无关”),理由是
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等
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等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
2和9
2和9
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初步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