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 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C.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D.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答案】C

【解析】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造成的,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需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需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综上所述,只有选项C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细线竖直拉着一长方体物体,将物块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缓慢下降直至完全浸没水中,物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拉力F随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求:

1)物块的重力;

2)物块受到的最大浮力;

3)当物块刚好完全浸没时,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但过一会儿,两灯均突然熄灭.某同学利用电压表探究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分别接到灯L1、灯L2两端测量电压,发现灯L1两端电压为零,灯L2两端电压不为零,由此可判断电路的故障是(

A.灯L1断路
B.灯L2短路
C.灯L2断路
D.开关S接触不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R=10Ω,当闭合开关S , 电压表的示数为2V,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通过电阻R的电流时0.6A
B.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2V
C.通过灯泡L的电流时0.2A
D.灯泡L两端的电压是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0.5A,IB=0.3A,IC=0.2A,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首先应该做的是(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如果要使灯L1L2串联,则应闭合开关 , 断开开关 , 如果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则通过L1的电流为A,通过L2的电流为A;如果要使灯L1L2构成并联,则应闭合开关 , 断开开关 , 如果电流表的示数为0.8A,通过L1的电流为0.35A,则通过L2的电流为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三个电路,下列对其通路、开路、短路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开路、乙通路、丙短路
B.甲通路、乙断路、丙短路
C.甲通路、乙短路、丙开路
D.甲短路、乙开路、丙通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C.与运动的快慢有关

D.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慧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带钩的木块、一块棉布、一块毛巾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_____ 拉动木块.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的知识;

2)由序号123的三次实验,可验证猜想______ (填字母);

3)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_______________ 的三次实验;

4)要验证猜想D,应选取序号为_______________ 的三次实验;

5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 _______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的快慢等 ________

6实验探究中,小慧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______

A.类比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