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双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 : 1

B. 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 : 3

C. 加热相同的时间,B吸收的热量比A吸收的热量多

D. 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的热量较多

【答案】AD

【解析】(1)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时,A的温度升高20℃,B的温度升高40℃,由公式知,A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故A正确,B错误;
(2)两种质量相等、初始温度也相同的不同液体,分别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故C错误;
(3)由图象可以看出,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A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A吸收的热量更多,故D正确;
故选A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 ,发现横粱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3)如题18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题18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题18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

(5)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6)若小明在第(4)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做了以下实验:

(1)由(b)、(c)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有关。

(2)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应选择______两图。

(3)小明在实验过程的中发现浮力的实验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

B.将物体放入水()并完全浸没,测出此时的浮力F

C.物体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用G、F来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间15m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A.一支粉笔
B.一瓶矿泉水
C.一名中学生
D.一辆轿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冬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情况,通过推拉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即“曲率”),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应(选填“推”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的焦距变(选填“长”或“短”),若注射器被卡住,无法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则给水透镜“戴上”适当度数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进行矫正,同样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要进行多次实验。下列实验中属于 “为了减小误差”的是

A. 在“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不断改变物体质量,进行多次实验

B.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不断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进行实验

C.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中,不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及对应的电流

D.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不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及对应的电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束发散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 )

A. 一定会聚 B. 一定发散 C. 一定平行 D. 可能会聚可能发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凿壁偷光 B. 海市蜃楼 C. 立竿见影 D. 回光返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成语“声如洪钟”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