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采用薄且透明的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____,直尺的作用主要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的关系;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关系;

(2)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选填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原因是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

(3)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____(选填不能”)成功,因为此时____

(4)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____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 cm时,像和物相距20 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答案】像的位置到镜面的距离大小不能虚像不能蜡烛A和蜡烛B不能重合D

【解析】

(1)该实验之所以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2)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说法正确。B.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说法正确。C. 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说法正确。D.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但是只能看到蜡烛A和蜡烛A的像,而看不到蜡烛B,不能确定像的位置,也不能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所以不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说法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__min_____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质量为8kg的正方体合金块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处,杠杆可绕O点转动,在B点施加拉力F=80N,方向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OA:AB=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in37°=0.6;cos37°=0.8;g=10N/kg)(
A.合金块的密度是8×103kg/m3
B.A点受到绳的拉力为32N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80N
D.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5.6×103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0Ω,有两个规格为“10Ω 1A”、“50Ω 2A”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6V.
(1)本实验中应选择规格为的滑动变阻器.
(2)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并在图乙的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A,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选填“大于”或“小于”)额定功率.
(4)用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也可以测量电阻,若考虑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那么测量值要比真实值(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40 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30 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10 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9 m,则泥桶上升m,手拉绳子的力为N,拉力的功率为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 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可确定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 cm。
【评估实验的方案】
方案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乙: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丙: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以上三种方案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选填“甲”、“乙”或“丙”)。
(2)【解决实验中问题】
a.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装置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烛焰,应将烛焰向(选填“上”或“下”)调节。
b.小丽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请你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① ,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大多数电热器都有多个挡位,学习了电功率知识后,小锐同学利用电压为6 V的电源,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电热器多挡位的问题。已知R1=10 Ω,R2=30 Ω,请计算:

(1)S1、S2断开,S3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S1断开,S2、S3闭合时,通电5 min电路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该电路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之比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某打捞队的工人用滑轮组把底面积为0.02m2、高为2m的实心圆柱体从水下提起,已知圆柱体的密度为2.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 × 103kg/m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0%.(g10N/kg,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

(1)圆柱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2)若圆柱体从日=16m深处被缓慢地匀速提起,到刚露出水面时绳子自由端拉力F所做的功.

(3)如果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00N,则物体被提到露出水面多高时,绳子恰好被拉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