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应(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这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答案】
(1)远离;照相机
(2)发散;前方
【解析】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从图上看透镜在光具座刻度50cm处,而光屏在光具座72cm处,二者之间距离f<v<2f(15<22<30),根据题意像距v不变,这应是照相机的成像条件.因为此时像距v>2f,所以蜡烛应向右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故答案为:(1)远离;照相机;(2)发散;前方.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 cm、30 cm,密度之比ρA:ρB=3:1。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 Pa(如图乙)。求:
(1)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
(2)物块A的密度;
(3)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 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 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几分之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小明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老师说应该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理由是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反射.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_____(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______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先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再闭合开关S1 , 电流表A的示数 , 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乘积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盛夏季节,一场特大暴雨突袭广西某市,致使该市某中学一千多名师生被洪水围困!武警某部官兵利用冲锋舟为学校师生开辟了水上生命线。某只冲锋舟自重为0.6×104 N,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5 m3,吃水深度为0.5 m。求:(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冲锋舟满载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2)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
(3)假设每人的平均质量为60 kg,为保证安全,该冲锋舟最多能承载多少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cm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问:
(1)油车中所装石油的密度?
(2)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总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乙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且两容器内液体的深度相同,如图所示,液体的压强分别p1和p2 , 桌面受到甲、乙两容器相同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1<p2 , F甲=F乙
B.p1=p2 , F甲>F乙
C.p1<p2 , F甲>F乙
D.p1>p2 , F甲=F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过程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3)如图乙所示,把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你会发现______。这种现象说明了上述猜想是______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