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物理实验复习时,小华和小明再探究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1)小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甲图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左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__________即可。

(2)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不变,OAL,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______

(4)杠杆处于图乙所示位置时,小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以下影响:

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

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5)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

答:______;请简要说明一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下2个钩码挂到右侧钩码下 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为0杠杆无法平衡 二分之一FL A 不能 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仅根据一次对比实验所得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解析】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时,挂钩码情况;(2)分析F作用下其力臂变化情况,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找到原因;(3)分析F在杠杆从竖直位置转过30°的过程中F水平移动距离,根据W=Fs计算拉力F做的功.(4) 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时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且便于测量力臂.(5)通过探究实验时,应进行多次实验,分析多组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分析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采取控制变量法.

(1)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便于测量力臂。若每个钩码重为G,杠杆上每格长L,由图甲,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5G×4L=20GL,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2G×3L=6GL,因为:20GL>6GL,所以杠杆左侧下降;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若要杠杆平衡,设从左侧取下n个钩码挂到右侧,则:(5n)G×4L=(2+n)G×3L,解得:n=2,即需将左侧2个钩码挂到右侧即可;

(2)由图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当杠杆拉到水平位置时F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即力臂为0,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始终不能平衡;

(3)图乙中,杠杆从竖直位置转过30的过程,立杆、OA和水平距离三者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两个角分别为3060,由几何知识可知,F水平移动距离为OA长的一半,L,所以拉力F做的功:W=Fs=F×L=FL.

(4)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杠杆没有调平就挂上钩码进行实验,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故①正确;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不在杠杆上,不便于测量力臂,不便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但在测量方法正确时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故②正确,③错误。故选A.

(5)分析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应采取控制变量法,研究提起的物重和机械效率的关系时,应保持钩码所挂位置不变,而实验中,两次钩码悬挂的位置是不同的;同时,还应进行多次实验,分析多组数据,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正确结论,只凭一次实验数据做出结论是不科学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3D打印常在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某同学选用如图甲所示的ABS塑料来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如图乙所示。

(1)已知体积为10 cm3ABS塑料的质量为10.5g,求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用该材料打印出来作品的体积为50cm3,质量为42g,请通过计算判断作品是实心还是空心?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现在高速公路上不仅有即时测速,还有区间测速,即在某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测算车辆有无超速.在如图所示限速要求的高速公路上,第一个监控点测得某辆轿车于8∶10115km/h的速度通过,相距30km的第二个监控点于8∶22测得该轿车以118km/h的速度通过.

(1)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轿车行驶途中是否超速.

(2)如果轿车总质量是1600kg,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0cm2,则轿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少帕.(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均指在刻度盘正中央,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通过R1的电流小于通过R2的电流

B. R1两端的电压与R2两端的电压相等

C. 相同时间R1消耗的电能小于R2消耗的电能

D. R1的电阻值大于R2的电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她们将物品放在小推车中推行,小推车在某段时间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推车总重300N,所受阻力是总重的0.15倍。(g取10N/kg)在10~20s内水平推力做了______J的功,在0~l0s内水平摩擦力的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10~20s内水平摩擦力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李瑞同学在参加六盘水市物理实验技能大赛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李瑞同学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点不动,只断开A点,并改接到C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

(交流与评估)

(1)李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李瑞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L1两端电压与L2两端电压相等。

(2)李瑞同学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光的折射”实验中:

(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_____

(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_____

(3)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渐靠近法线,折射光也逐渐靠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_____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我们前不久做的两个实验:

(1)如图甲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______,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____。依据____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______热;

(2)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①采用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____

②应选用颗粒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③图丙是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____

④该物体的熔点是____,该物质在10分钟时处于____态,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共持续了____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_________

(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5)在图乙中,当小伟把蜡烛向右移动到在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光屏上没有烛焰的像,要观察到烛焰的像,眼睛要放在___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这一侧。

(6)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_________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都向下移动一些 D.以上方法都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