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是一种探究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0Ω,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当滑片位于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A,则把滑片向右移动到C点时(RBC=R/5),通过R0的电流大小可能是


  1. A.
    0.28A
  2. B.
    0.33A
  3. C.
    0.11A
  4. D.
    0.36A
BD
分析:因为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20Ω,所以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C点时,电路中的电流大于0.3A,再根据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故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小于电阻为20欧时的电压,即可找出正确答案.
解答:因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C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16Ω,并且电流大于0.3A,故选项AC不正确;又因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小于 U=IR=0.3A×20Ω=6V,而电流为0.33A或0.36A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1=0.33A×16Ω=5.28V;U2=0.36A×16Ω=5.76V,故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可能为0.33A,0.36A.
故选B、D.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变阻器两端电压,并结合欧姆定律进行分析,会运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7、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0

(2)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2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7、小徐和小静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小徐先按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成图乙的实物图(电压表尚未连接)

(1)小静一眼就看出了小徐连接的错误,并指出如果直接闭合开关将出现
短路
(选填“开路”或“短路”)现象,小灯泡L1、L2都不会亮,还可能造成变阻器或
电源
损坏.
(2)小静只更改跟L1、L2的四个接线柱A、B、C、D相连的某根导线的一端,就使电路连接正确了.他的做法可能是
将导线①由C改接到D
(指出一种即可)
(3)接下来,他们按图丙所示电路图连接了三个电压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V1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V的示数是
2.5
V.

(4)他们在电路中串联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多获得几次数据
,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端(选填“左”或“右”),该实验的结论是
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红进行了以下操作:
(1)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2)将蜡烛放在透镜2f之外,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
(3)将蜡烛移至透镜2f与f之间,观察透镜另一侧的光屏,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4)将蜡烛移至透镜f以内,将光屏放在蜡烛左侧,观察并记录光屏上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以上部分操作有缺陷,请指出其中的一个并给予改正,操作
(3)
(3)
有缺陷(填序号),应改为:
将蜡烛移至透镜2f与f之间,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将蜡烛移至透镜2f与f之间,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写出一种: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D
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在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2
2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4)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
不能
不能
,理由是:
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
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

(5)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做实验方案好,理由是
便于测量力臂,同时又可以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
便于测量力臂,同时又可以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精英家教网
(1)图1中的白纸上竖直放置的是一块
 
,其目的是
 

(2)如图1所示,实验时要点亮的是
 
蜡烛灯(选填“A”或“B”).点亮蜡烛灯后,如果另取一张白纸放置在图中像的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并不呈现烛焰灯的像,这一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3)实验后得到在白纸上的情况如图2所示,图中OOˊ是镜面所处位置,a、b、c分别是蜡烛A的三个位置,a′、b′、c′分别是蜡烛灯B的三个位置,对应的物与像的位置连线已经画好.请你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②
 

(4)有同学提出另一种方法:用一张方格纸放在玻璃板底下,如图3所示,可以不用B蜡烛灯也同样可比较像和物分别到镜面的距离.他提出的方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5)如表是某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在分析数据时,该同学认为实验中记录的原始数据5.3厘米有错,于是将它改成5厘米.该同学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实验序号 蜡烛灯A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灯B到平面镜的距离
1 3厘米 3厘米
2 5厘米 5厘米
3 8厘米 8厘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