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

【答案】D

【解析】

A0℃的冰块内的分子也有动能和分子势能,因此它也有内能,故A错误;

B.夏天在室内洒水,水汽化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不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只能说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故C错误;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刚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黏稠的液态)。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_____处,如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填)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3)小刚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_____g

4)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_____mL

5)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_____

6)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

7)针对小刚的实验方案,请提出改进办法: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辆向左行驶的汽车车厢顶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小球共受到________个力的作用(空气阻力不计);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__(填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________的方法,获得多组实验数据,进而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通过移动________的方法,获得多组实验数据,进而得到待测电阻的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C.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决定着声音响度的大小

D.学校附近“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

A.完整播放一遍我国国歌的时间约为 46s

B.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1 mm

C.石家庄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 4

D.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 120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昆家是一个个体运输户,最近签订了一份为某建筑工地运送大理石和木材的合同.他家汽车的最大运载量是8 X 103 kg,汽车货箱的最大容积是10 m3.为了既不超载,又能使每一趟运输最大限度地利用汽车的运载质量和容积,提高汽车的使用率,每一趟运输,需搭配装载各多少立方米的大理石和木材,才能达到上述目的?请通过计算并加以说明.( ρ大理石=2. 5×103 kg/m3 , ρ=0. 5×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
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是由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
瓶口出现“白雾”说明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
D.
瓶塞冲出的能量转化形式与热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____1909年,著名科学家________在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以氢原子为例,如图的四个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 ______

(3)对物质结构的研究成果也正是许多哲学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渊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