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以下措施中,无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A. 使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 B. 压缩气体体积并降低气体温度

C. 使气体体积压缩到足够小 D. 增大气体体积并升高温度

【答案】D

【解析】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一是降低温度,冬天的早晨,人呼“白气”,“白气”(小水珠)就是水蒸气遇冷(降低温度)液化形成的;二是压缩体积,如利用压缩体积的方式将液化气变为液体储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事例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A. 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 从冰箱里拿出的啤酒瓶会出汗

C. 锅里的水烧开了 D. 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矫正视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近视眼镜的度数都是固定不变的 B. 配眼镜时,两镜片的度数可能不相同

C. 配眼镜时,两镜片的度数一定要相同 D. 近视眼也可以配戴远视眼镜进行矫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 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15 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________透镜矫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

(2)烧杯口有时会有白雾生成,这是水蒸气遇冷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冰箱在使用过程中,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__,发生___;在冷凝器中____,发生________(填:吸热”、“放热,及物态变化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600Ω的电阻Rx,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滑动变阻器(10Ω 2A)和电阻箱R0(0﹣9999Ω 5A)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下列四个设计方案中,能测出Rx阻值的最合理的方案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的厨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煤球炉.沼气灶和液化气灶等灶具已走进家庭。燃烧煤.液化气都是将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液化气与煤相比,热学方面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环保方面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 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2) 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