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吹口哨是声带振动发声的

B.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C.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D. 高架桥两侧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

A.吹口哨是气流振动产生的,不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振动频率不在20Hz~20000Hz产生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B正确;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且即使同一介质,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其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故C错误;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同学研究水平掷出物体的落地点远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先在5米高处将物体P,以速度v1水平掷出,落地点在甲处,如图(a)所示.接着,他又分别在5米高处以速度v2v3将物体P水平掷出,落地点分别在乙、丙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b)、(c)所示.然后,他又以速度v3将物件QmPmQ),在相同高度水平掷出,落地点在丙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d)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v1v2v3

分析比较图(a)、(b)与(c)中落地点远近及相关条件可得:__

分析出较图(c)与(d)中落地点远近及相关条件可得: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杭州人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当把生汤圆放进锅中时,由于浮力________重力,汤圆就会沉入锅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环境污染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无关的是(

A. 水土流失 B. 机器产生的噪声

C. 温室效应的加剧 D. 故宫的汉白玉石柱已被酸雨严重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A. 冰化成水 B. 雾的形成 C. 樟脑丸变小 D. 霜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飞船绕地球飞行过程中,测控部门利用了通信卫星和在国内布置的多个测控站,对飞船进行了连续跟踪和测控。在连续跟踪和测控中需要通信卫星的颗数至少是

A. 1 B. 2 C. 3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水果电池电压”的实验中:
小明用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较小的柠檬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如图所示.小华用铜片和铝片插入较大的柠檬也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他们分别连通相同的音乐芯片,小华比小明的芯片声音要响一些.由此他们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水果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用同一个柠檬制成水果电池,沿着电极插入的方向不断慢慢地切去外侧的部分柠檬,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一所示:
表一:

柠檬大小

一个

大半个

半个

小半个

电压U/V

0.80

0.80

0.80

0.80

分析表中数据,说明猜想一是(正确/错误)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华用铜片作为电池的正极,分别用外形相同的锌、铝、铁等金属片作为电池的负极,将金属片电极插入柠檬,并保持相同,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二所示:
表二:

电极材料

铜和锌

铜和铝

铜和铁

电压U/V

0.880

0.60

0.46

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3)小明先将柠檬压在桌面上滚了几下,再做成水果电池,测出电压达到1.0V,据此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物体S经透镜L成清晰的像于M处的光屏上.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透镜L一定是凸透镜

B. 透镜L对光线一定起发散作用

C. 光屏上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D. 若透镜不动,而将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将焦距f1=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至如图80cm刻线处,在光屏上恰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像,此像是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和凸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1______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