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调节电阻箱R1和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读出了第一组数据,然后他不再调节滑片,仅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读得另外两级数据,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为R1的阻值越大时通过的电流越小

B. 不能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为他改变R1的阻值了

C. 可以计算出三次实验中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12Ω

D. 分析R2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以得到R2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

【答案】D

【解析】由表格数据知道,当R=3Ω时,I=0.5A,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U =IR=0.5A×3Ω=1.5V;当R′=6Ω时,I′=0.33A,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U=IR′=0.33A×6Ω=1.98V,显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了变化,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不成反比,故A错误;根据题意知道,不能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是因为改变R1的阻值,没有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故B错误;根据题意知道,他不再调节滑片,仅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所以当R=3Ω时,I=0.5A,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U =IR=0.5A×3Ω=1.5V,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是U2=3V-1.5V=1.5V,因为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所以接入电路的电阻R2=1.5V/0.5A=3Ω,即三次实验中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故C错误;因为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所以有R=U/I=定值,即可得出R2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方便学生饮水某学校在各个教室安装了饮水机。如图是饮水机的电路图,S是一个温控开关,R1为电加热管。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水被迅速加热达到100℃后,S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A、B是两种不同颜色的指示灯

(1)若红色表示加热绿色表示保温则灯B应为___________

(2)若饮水机正常工作加热时电加热管的功率为1100W,保温时电加热管的功率为44W,则电阻R2的阻值为多少_________?(不考虑温度对阻值的影响且不计}指示灯的阻值)

(3)饮水机的最大容量为1L,装满初温为23℃的水后发现过了7min后绿灯亮则这台饮水机的热效率为多少__________ ?[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甲所示,根据此图中红、蓝光折射的情况做下列判断:直线MN左半侧由红色绘成,右半侧由蓝色笔绘成,分界点为O,如图乙所示,将三棱镜放在MN上后,透过三棱镜(人眼视线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的应是下列中的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活动中。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时,至少需要______根导线;实验中应选择规格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

(2)在测L1两端电压时,闭合开关S,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出一种即可)。

(3)小芳保持电压表的B连接点不动,只断开A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测量L2两端电压。她能否测出L2两端电压?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请对小明的做法进行评价:__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实验需要木块进入不同的水平面有相同的初速度,则木块应从同一斜面_________开始下滑。

(2)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水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

(4)推论:如果木块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木块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科学推理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研究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如图甲,此时小卡片受______个力的作用,其中______力可忽略不计。

3)在图甲所示情况下,为了探究只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调整好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像.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他们还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___

(3)a为小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图像,分析可知她是选用_____图中装置做的实验,由小雨所绘制的b图像可知,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一标准大气压.

(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1

40

50

60

80

反应距离/m

7

9

11

15

制动距离/m

8

13

20

34

仔细分析了表格后,小明开始进行下列计算和推断:

1)此司机各次的反应时间大致相同,约为多少秒____?

2)当速度为100kmh时,反应距离为___米.

3)小明仔细考察了车速与制动距离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车速增为原来的两倍时,制动距离是原来的___倍;并推断出速度为100kmh时,制动距离大约应为____m;为保证安全,它与前一辆车的间距最好控制在____m以上。

4)如果司机醉酒驾驶,则会导致____距离变大。(选填“反应”或“制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液体密度为2g/cm3

B.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 量杯质量为40g

D. 6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