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为甲、乙两同学通过打点记时器拉出的纸带,分析纸带可知
(1)纸带中,A到D点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__秒,A到F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__秒.
(2)比较甲乙两条纸带上A到F点的情况,________同学拉动纸带较快,理由是 ________.
(3)乙纸带拉动的方向是 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

解:(1)A点到D点是三个时间间隔,间隔时间为0.02s×3=0.06s;A点到F点是5个时间间隔,间隔时间为0.02s×5=0.1s;
(2)不论是甲纸袋还是乙纸袋,从A点到F点都是5个时间间隔,时间都是0.1s,由图可知纸袋乙运动的路程长,相同的时间内,运动路程长的运动快;
(3)打点器打的点是从A到F的,孔都是从左到右的,根据相对运动的知识可知,纸袋是在向左拉动的.
故答案为:
(1)0.06;0.1;
(2)乙;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距离长;
(3)向左.
分析:(1)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数出A点到D点,以及A点到F点有几个时间段,用0.02s乘以段数就行;
(2)甲乙两条纸袋上A到F点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乙纸袋A点到F点的距离长,乙纸袋运动的快;
(3)打点器是不动的,打点器所打的孔是依次向右的,说明纸袋是向左拉的.
点评:此题考查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及我们对于图的分析能力;
同时还考查了我们对于生活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绵阳)(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得到以下一组实验数据:
x/cm 0 2.00 4.00 6.00 8.00 10.00
FIN 0 0.5 1.0 1.5 2.0 2.5
①在图1乙中画出弹簧伸长量x随弹簧所受拉力F变化的图象;②根据表中数据或你所作图象得到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
,弹簧的伸长量越
.③试猜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压力越小,弹簧的压缩量越

(2)如图2所示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开关S的
通断
通断
来控制;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P的
滑片位置
滑片位置
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
数目
数目
来确定.
(3)某科技活动小组用质量分布均匀的一把木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盘、细线、一盒砝码等器材,自制一台简易天平,已完成部分如图3所示.
①为了能用该简易天平直接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将提纽T移至
5
5
cm处;
②小组中某同学在用该自制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右盘中放有50g砝码一个,20g的砝码一个,2g的砝码两个,提起提纽时木尺处于水平位置,则所测物体的质量是
0.222
0.222
kg.
(4)为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所用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可以根据需要得到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电键、导线等.
①现将这些器材连成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尚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以笔线当导线,将这两根导线补画在图中;
②闭合电键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
端(填“左”、“右”);
③实验中得到下表中数据:
电阻(Ω) 电流(A) 电压(V)
第一次测量 5 0.20 1.00
第二次测量 5 0.40 2.00
第三次测量 10 0.20 2.00
由第一、第二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
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由第二、第三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
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强同学为了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里装满煤油,玻璃管内液面相同).
(1)电阻丝甲与乙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其目的是
电流相等
电流相等

(2)导体产生的热量难以直接测量,我们可以通 过烧瓶中的玻璃管液面上升的多少来判断热量的多少,已知电阻丝的阻值R>R,通电一段时间后,
烧瓶中的玻璃管液面上升较高.下列事例或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与之相同的有
①③
①③

①研究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的快慢可以知道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将撬棒抽象为绕  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③通过磁场对小磁针作用的效果来认识磁场
④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3)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利用该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通电时间
通电时间
的关系(写出一种即可).
(4)小强在两个烧瓶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煤油,而小亮建议用水代替煤油.小亮的建议不妥的原因是
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变化不明显
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变化不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扬州一模)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
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C
C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方案二
方案二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理由是
甲中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很难控制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中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更准确
甲中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很难控制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中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更准确

②实验中我们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可以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其运用的原理是
二力平衡原理
二力平衡原理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之上,该同学又想起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即f=μN(f表示摩擦力、N表示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即正比例系数);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该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4
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为完成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B
B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2)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方案二
方案二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是:
甲中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很难控制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中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更准确
甲中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很难控制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中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更准确

②实验中我们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可以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其运用的原理是: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之上,该同学又想起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即f=μN(f表示摩擦力、N表示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即正比例系数);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该同学使用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方案.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4
0.4
,弹簧测力计a、b示数不相等的原因为
地面对A有向左的摩擦力
地面对A有向左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泰州城区某中学“STS”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通扬河水质,采集了如图20甲所示的河水样品,同学们正确地用天平并借助于量筒测量了河水样品的质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乙(a)(b)所示,然后将河水样品倒入图丙所示的密闭隔热装置中,用恒定功率为80W的电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测出图丁表格的数据。(外面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问:⑴表格中哪一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改正后应为多少?

⑵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图和表格中的数据,经过必要的计算,可求出能反映河水性质的哪两个物理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⑶与反映纯水性质的相关物理量相比,通扬河水质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说明两点)

升中一模物理   第7页

⑷在图丁的坐标纸中作出实验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 20                                         丁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温度/℃

23

39

55

61

87

103

103

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