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2)平面镜不透明,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以及比较像的大小.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即可解答此题.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6)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A的像与蜡烛C不能重合.
(7)为减小误差,测量时要注意各个对应点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蜡烛和像的位置等细节.
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较黑暗.
(2)实验之所以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即图中的蜡烛C,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平板玻璃;蜡烛C.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不能;虚.
(4)当蜡烛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改变后,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5)一次实验具有较大的偶然性,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B.
(6)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所以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不能成功.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像.
(7)A、物与像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故本选项错误;
B、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里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外面,误差较大,故本选项错误;
C、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里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里面,误差较小,故本选项比较合适;
D、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的最外面和像距离镜面的最里面,误差较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的难点在于(7),测量的是物体距离镜面距离和像距离镜面的距离,因为蜡烛位置可以看成是一个⊙,这个小圆靠近镜面的部分,称之为最里面,(或离镜面的最近距离),同理,最外面,(或离镜面的最远距离),如图:
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