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应,荣获了200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巨磁电阻效应是指某些材料的电阻在磁场中急剧减小的现象,这一发现大大提高了磁、电之间信号转换的灵敏度,从而引发了现代硬盘生产的一场革命.如图是说明巨磁电阻特性原理的示意图,图中GMR是巨磁电阻.如果闭合S1、S2 并使滑片P向左滑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右端为N B. 滑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C. 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减小 D. 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小灯泡亮度变亮

【答案】A

【解析】A、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A错误;B、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的电流变小,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故B正确;C、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时,右边电路中的指示灯明显变亮,则说明右边电路的电流变大了,巨磁电阻的电阻变小了,即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变小,故C正确;D、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则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小灯泡亮度变亮;故D正确。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灯泡的铭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灯的实际功率一定是25W

B. 将乙灯接入110V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为50W

C. 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灯消耗的电能较多

D. 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灯丝电阻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上课时,老师演示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如图所示用尺子_________(选填“快速”或“慢速”)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又落回原位置。实验中,被打飞的棋子______________(选填“也”或“不”)具有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如图所示.枢纽控制流域面积约1.0×106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6%,坝址所在位置年平均流量为Q=4.51×1011m3水利枢纽的主要任务包括防洪、发电、航运三方面,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共安装327×105kW水轮发电机组,另外还有25×104kW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指34台发电机组同时工作时的总发电功率)P=2.25×107kW,设计年发电量约W=1011kWh.

阅读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ρ=1.0×103kg/m3g=10N/kg):

(1)若三峡电站上、下游水位差按h=110m计算,试求三峡电站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

(2)若34台发电机组全部发电,要达到年发电量的要求,每台发电机组平均年发电机组平均年发电时间t为多少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cd是凸透镜主光轴上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2月26日,中央台报道,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湖南长沙中低速磁浮铁路工程全线铺架完毕,开通试运行.长沙中低速磁浮铁路是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线,西起长沙南站,东至黄花机场,线路全长18.5公里,磁浮列车是一种靠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无需接触地面,相较普通轮轨列车与高速磁浮,中低速磁浮列车具有磨损小、振动小、建设及运营成本低等特点,设计时速100公里.

(1)以你的理解,除文中所列,这种磁悬浮列车还有哪些明显的优点?写出两条.

(2)根据题中数据,从黄花机场到长沙站全程需要几分钟?请计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筑工地上,某施工人员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利用这个滑轮匀速提升重为1200N的物体时,所用的拉力是500N,求:

1)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若此时拉力做功的功率是75W,重物在1min内匀速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3)当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800N的物体时,拉力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物质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大

B. 密度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一定小

C. 密度小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小

D. 质量相等的物体,它的密度不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鸣

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

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_____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_____,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

(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