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__ (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研究猜想b,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___)
A.
B.
C.
D.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表面上放一重2N的石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取g=10N/kg,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
(1)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2)图甲中木块的重力;
(3)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影响电功的因素”,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题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图中白炽灯 L1 为“220V﹣40W”,R1 =1210Ω,L2 为“220V﹣100W”,R2 =484Ω;电能表的参数为“220V,50Hz,5(10)A,2 400r/(KWh)”.其实验过程是:S1 闭合,S2 断开,观察5min内电能表转盘的转数 n1 =8圈;S1 断开,S2 闭合,观察5min内电能表转盘的转数 n2 =20圈;S1 , S2 均闭合,5min内电能表转盘的转数 n3 =28圈.在三次实验中均观察到L2比L1 亮;用手接近白炽灯(不接触)均感到测L2比L1热.请你根据对这些实验现象的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S1, S2 均闭合时,L1, L2属于________联电路,L1、L2两端的电压________,通过的电流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由n2 >n1可知,在相同时间内,L1消耗的电能________ L2消耗的电能.
(3)由L2比L1热,L2比L1亮可知,电流通过L2转化的电能________通过L1转化的电能.
(4)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的L1电流I1________通过L2的电流I2 .
(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时间相同、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做功的多少与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电流做功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图中所示位置:
(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_____(填“相同高度”或“不同高度”)滑下,是为了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相同。
(2)由实验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滑行距离越_____。
(3)由此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小车将会做_____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在地球上用实验验证,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某可调节亮度台灯,图乙为其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是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滑片相连,转动旋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丝上同向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位器与灯泡并联
B. 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灯泡亮度的
C. 若只将a、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
D. 若只将b、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100℃时,水银柱长25厘米.当水银柱长12厘米时,所显示的温度为( )
A.28℃ B.35℃ C.48℃ D.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某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压为1.5个标准大气压,则容器内水的沸点_____100℃(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出某液体的密度,某校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将带有阀门的“U”型管倒置,两个管口分别插入盛有水和某种液体的烧杯中;打开阀门,从抽气口抽出适量的空气,待两管中的液面升高到一定高度时,关闭阀门;分别测量出两管内外页面的高度差h水和h液;记录的三次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验次数 | 水面高度差h水/cm | 液面高度差h液/cm |
1 | 2.7 | 3.0 |
2 | 4.5 | 5.0 |
3 | 7.2 | 8.0 |
若当时外界大气压为p0,三次试验中“U”型管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p1、p2和p3,则他们的大小关系是:p0 p1,p2 p3(均选填“>”,“=”或“<”);待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 kg/m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