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34870  234878  234884  234888  234894  234896  234900  234906  234908  234914  234920  234924  234926  234930  234936  234938  234944  234948  234950  234954  234956  234960  234962  234964  234965  234966  234968  234969  234970  234972  234974  234978  234980  234984  234986  234990  234996  234998  235004  235008  235010  235014  235020  235026  235028  235034  235038  235040  235046  235050  235056  235064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对AB两种品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进行测试所获得的图象信息。利用该信息和你具有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AA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

BB品牌的保温效果更好

CAB两种品牌的保温效果相同

D.保温杯在水温较低时能自动加热

2)保温杯周围环境的气温是________ ℃。

3)测试过程热水降温的快慢是不同的,热水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越大,降温越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AB两种液体,将试管放入完全相同的盛水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实验采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溶液AB_____受热;

(2)在试管中装入液体AB时,要控制他们的初温和_____相同;

(3)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液体AB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B的温度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_____(选填“A”或“B”)的比热容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________,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将糖加入水中,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_,直接说明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甲是_____态,乙是______态,丙是________态.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________________,但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整块,是因为__________.科学家开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2m的客车,客车正以10m/s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问:

1)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时,能够安全过马路?

2)为了减少岔路口交通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行人各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反应距离。如图7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 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 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30 m,若该司机此时的反应时间为1.2 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 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 m)

(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芳骑自行车从柳树镇到龙凤峡去参观国家地质公园,如图所示是她全程的s-t图像,小明在小芳出发10min后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匀速地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条路线去龙凤峡。

1)根据图像利用公式计算小芳从柳树镇到龙凤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小明从柳树镇到龙凤峡需要多少min

3)请你在该图像中画出小明骑电动车的s-t图像,并通过图像回答小明大约在出发多长路程后追上小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屋檐下有一木质直角三角架,如图所示,已知AB3mBC4m,抓抓猫逮到跑跑鼠后,在A点让跑跑鼠逃脱,跑跑鼠沿ABC路线以3.5m/s的平均速度拼命逃窜,抓抓猫选择AC路线同时开始追赶并恰好在C点再次逮到跑跑鼠。

问:(1)抓抓猫和跑跑鼠何者平均速度大?

(2)抓抓猫平均速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用如图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中图)。屏幕图象如右图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