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题文)读图,完成下题.
【1】(小题1)下列关于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A. ①﹣﹣土壤比热容减小 B. ②﹣﹣地面蒸发的水量减小
C. ③﹣﹣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 D. ④﹣﹣气温年较差变大
【2】(小题2)①环节导致“大气温度变幅减小”,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
A. 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B. 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 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1】【1】C
【2】【2】D
【解析】
【1】【1】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土壤湿度增大,对应①的是土壤比热容增大,导致土壤温度变幅小,气温变幅减小,A错。土壤湿度大,对应②是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大,B错。③是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对应蒸腾作用增强,C对。空气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吸引热量,对应④所代表的内容气温年较差变小,D错。
【2】【2】①环节导致“大气温度变幅减小”,蕴含的地理原理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D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是地表温度下降慢的原因,A错。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是地表温度下降快的原因,B错。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的区域间的不同处,C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b>c>d>a
B. 气压:a>c>b>d
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①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 增温、增湿 D. 减温、减湿
【3】若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则①为
A. 白天的海风 B. 夜晚的海风 C. 白天的陆风 D. 夜晚的陆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F3 F4的地质构造并说明理由。
(2)该地区的主要地形是________。F1F2、F3F4形成之前,该地区是一个完整的________构造。
(3)①分析图中河流的成因。②该河流沿途居民点很少或居民点规模很小,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地质构造条件考虑,该地区是良好的________构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回答下列各题。
【1】“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2】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气候较同纬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儿童节(6月1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 )
A. 立夏 B. 小满 C. 芒种 D. 夏至
【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 )
A. 春分→清明 B. 小暑→大暑 C. 霜降→立冬 D. 小寒→大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公路线路分布示意图,该地北高南低,地表起伏较大,读图完成各题
【1】影响图中M处公路呈“之”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植被
【2】图中M处公路容易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A. 干旱 B. 寒潮 C. 滑坡 D. 沙尘暴
【3】下列各组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煤和天然气 ②土地和水 ③太阳能和风能 ④核燃料和地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 余公里,大部分海拔在1200
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图19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
(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
(2)指出植树造林在改造山地西侧地形区生态环境中的主要作用。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分别是美国的大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美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大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下图示意美、日、德三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甲、乙、丙依次表示
A. 美国、日本、德国 B. 美国、德国、日本
C. 日本、德国、美国 D. 德国、美国、日本
【2】【2】图示三个国家中
A. 均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目前德国城市化水平最高
C. 美国城市化起步最早 D. 二战后日本城市化速度最快
【3】【3】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市化模式的明显优点是
A. 城市数量少 B. 城市间竞争小
C. “大城市病”不严重 D. 城市功能区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选择以下词组,并以其适当形式填空。
【1】Don’t _______ _______. All will turn out well.
【2】We should lend a hand to those people who are _______ _______.
【3】Nobody seems to understand. I don’t know who to _______ _______.
【4】The murder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death after killing two people.
【5】Let’s _______ _______ our own company.
【6】She was put in prison for _______ ________some public buildings.
【7】We will have to _______ _______ difficulties.
【8】They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reading newspaper when I came in his office.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