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某酸性溶液中C1-和![]() |
B.将CO2和SO2混合气体分别通人BaC12溶液、Ba(NO3)2溶液中,最终都有沉淀生成 |
C.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必有铁 |
D.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可将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分离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用到,但是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以下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Mg、Al具有强还原性,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Mg、Al也是 |
B.Ca(OH)2与NH4Cl共热生成NH3, 用NaOH也可以 |
C.由2Fe+3Cl2=2FeCl3可推出2Fe+3I2=2FeI3成立 |
D.CO2和SO2都是酸性氧化物,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O2也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稀H2SO4 | 溶液颜色基本不变 | Fe(NO3)2与H2SO4不反应 |
B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 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晶体 |
C | 将Al2(SO4)3溶液蒸干 | 有白色固体生成 | Al3++3H2O![]() |
D | 将Na放入CuSO4溶液中 | 有红色固体析出 | 2Na+Cu2+=Cu+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 |
B.在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 |
C.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D.硫酸铁溶液遇到KSCN溶液时变成蓝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错误的是
A.药皂中加入少量苯酚,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
B.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
C.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
D.NaHCO3受热能分解产生CO2气体,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常见无机物A、B、C、D、E、X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若
A.X是Na2CO3,C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则A一定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
B.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O3-→H2O+CO32-,则E一定能还原Fe2O3
C.X是O2,且C与D摩尔质量相差16,则A一定为Mg3N2
D.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事实 | 结论 |
① | 在相同温度下,向1 mL 0.2 mol·L-1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1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1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 溶解度:Mg(OH)2>Fe(OH)3 |
② | 将CO2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 酸性:H2CO3>H2SiO3 |
③ | 已知反应5Cl2+I2+6H2O=2HIO3+10HCl,2BrO3-+Cl2=2ClO3-+Br2 | 氧化性强弱顺序:BrO3->Cl2>ClO3->IO3- |
④ |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4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 | 非金属性:S>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某无色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为淡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I-
C.CO2、NO2、SO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D.C、N、S三种单质直接与O2反应都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