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现有一包含有杂质(杂质不能与酸反应)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其纯度,取m g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a.取25.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试液
b.用c mol?L-1标准盐酸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盐酸的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的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盐酸并注入滴定管中至“0”刻度以上2~3mL处
e.调节液面到“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方,用标准盐酸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的计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定过程中,目光应注视
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判断滴定终点的标准是
锥形瓶中的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锥形瓶中的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2)正确的是操作顺序是:b→d→
c→e→a
c→e→a
→f.(填字母)
(3)若滴定前后两次读数分别为a和b,则实验所配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b-a)
25
mol/L
c(b-a)
25
mol/L
,NaOH的纯度为
16c(b-a)
m
%
16c(b-a)
m
%

(4)若读取读数a时仰视,读取读数b时俯视,则所测氢氧化钠的纯度
偏小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1)眼睛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根据滴定中滴定终点的正确错误完成;
(2)根据正确的滴定操作进行排序;
(3)根据消耗标准液盐酸的体积及浓度计算出氢氧化钠的浓度和纯度.
(4)开始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大;后来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最终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
解答:解:(1)在滴定过程中,目光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当锥形瓶中的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锥形瓶中的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2)按照润洗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固定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0刻度以下、用锥形瓶取待测液的顺序,即bdceaf顺序,
故答案为c→e→a;
(3)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为:(b-a)mL,物质的量为c×(b-a)×10-3mo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
c×(b-a)×10-3mol
0.025L
=
c(b-a)
25
mol/L,
配成的100mL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c(b-a)
25
mol/L×0.1L,氢氧化钠的纯度为:
0.1a(b-a)
25
×40
m
×100%=
16c(b-a)
m
%,
故答案为:
c(b-a)
25
mol/L;
16c(b-a)
m
%;
(4)由于读取读数a时仰视,导致读数偏大;读取读数b时俯视,导致读数偏小,滴定消耗的标准液体积(b-a)偏小,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低,纯度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滴定,涉及了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顺序、误差分析等知识,本题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包含有碳酸钠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为了测定其纯度,某校课外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

(1)第一组同学称取样品m1 g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根据质量减少来计算其纯度。

①为完成测定,以下图示中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加热至恒重的过程中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坩埚质量为m0 g,恒重后坩埚和残留物质为m2 g,则计算碳酸氢钠样品纯度的计算式为w(NaHCO3)=___________×100%。

(2)第二组同学称取样品m g,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时,该组同学在测量实验中生成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两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组实验方案的误差会小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种除上述实验原理以外的方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12分)有一包含有碳酸钠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为了测定其纯度,某校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甲组实验方案:

在坩埚中称取样品3.0g →加热→冷却→称量→再加热•…(至恒重)。

①完成上述实验应该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               ____。

②若坩埚质量为16.0g,加热至恒重时坩埚和残留物总质量为18.2g,则样品的纯度为   _

(1)乙组:称取样品,利用下面的部分装置测得室温下样品与酸反应放出CO2的体积,计算样品的纯度(已知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①完成该实验方案应选择的最佳装置是        __(用字母回答,下同)。

②该实验应选用的酸是_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三种酸均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丙组中A同学根据 的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称取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浓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计算纯度。

B同学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丙组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室温下,取20 mL0.4 mol/L NaHCO3溶液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 mL 2 mol/L CaCl2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还有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__     ___                                (用有关离子方程式解释)。[来源:Z,xx,k.Com]

由此丙组同学共同讨论,否定了 A同学的设计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5 分)

有一包含有碳酸钠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为了测定其纯度,某校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甲组实验方案:在坩埚中称取样品3.0g→加热→冷却→称量→再加热??…"(至恒重)。

①完成上述实验应该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____。

②若坩埚质量为16.0g,加热至恒重时坩埚和残留物总质量为18.2g,则样品的纯度为____

(1)   乙组:称取样品,利用下面的部分装置测得室温下样品与酸反应放出CO2的体积,计算样品的纯度(已知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①完成该实验方案应选择的最佳装置是________(用字母回答,下同)。

②该实验应选用的酸是________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三种酸均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组中A同学根据的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称取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浓CaCl2溶液→充分反运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计算纯度。B同学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丙组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室温下,取20 mL0.4 mol/L NaHCO3溶液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 mL 2 mol/L CaCl2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还有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有关离子方程式解释)。

由此丙组同学共同讨论,否定了 A同学的设计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届浙江省慈溪中学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12分)有一包含有碳酸钠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为了测定其纯度,某校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甲组实验方案:
在坩埚中称取样品3.0g →加热→冷却→称量→再加热?…(至恒重)。
①完成上述实验应该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               ____。
②若坩埚质量为16.0g,加热至恒重时坩埚和残留物总质量为18.2g,则样品的纯度为  _
(1)乙组:称取样品,利用下面的部分装置测得室温下样品与酸反应放出CO2的体积,计算样品的纯度(已知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①完成该实验方案应选择的最佳装置是        __(用字母回答,下同)。
②该实验应选用的酸是_
a.稀盐酸b.稀硫酸c.稀硝酸d.三种酸均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丙组中A同学根据的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称取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浓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计算纯度。
B同学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丙组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室温下,取20 mL0.4 mol/L NaHCO3溶液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 mL 2 mol/L CaCl2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还有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__     ___                               (用有关离子方程式解释)。[来源:Z,xx,k.Com]
由此丙组同学共同讨论,否定了A同学的设计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