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B.1∶3∶1 C.3∶3∶8 D.1∶1∶4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9烃的衍生物基础营养物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B.用溴水可以将甲烷和乙烯区分开
C.“春蚕到死丝方尽”中“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淀粉和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5富集在海水的元素-氯溴碘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氯水是实验室常需临时配制的一种试剂,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配制氯水时的一种常用装置,图乙是某化学实验小组自行设计的一种配制氯水的装置(图中的鼓气球是一种具有气体单向阀的、可用于向瓶中鼓入空气的仪器)。
(1)氯水需临时配制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甲所示装置中,烧杯内的液体是 。
(3)图乙所示装置中,瓶A 内的大试管上端管壁钻有一个小孔,瓶A的名称叫 ,该仪器通常用于
实验中(填基本实验操作的名称)。
(4)用图乙所示装置配制氯水时,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2,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开活塞1,将少量浓盐酸注入大试管内。
②关闭活塞1,盖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浓盐酸和大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反应产生氯气。
③轻轻摇动瓶A,使氯气不断溶入水中。
用图乙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饱和氯水。除了在摇动过程中增大了气体和水的接触面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
分液漏斗中的盐酸应分数次加入试管内。若一次加入太多的盐酸,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5)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装置即可从瓶A中取用少量氯水,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4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和硅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溶液”与“操作及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溶液操作及现象
ACaCl2 溶液通入CO2,溶液不变浑浊;再通入氨气,溶液变浑浊
BNa2SiO3 溶液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CCa(ClO)2 溶液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不褪去
DBaCl2溶液先通入NO2,再通入SO2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加入 试剂 | 稀硫酸 | 浓硫酸、 加热 | 稀硝酸 | 浓硝酸 |
实验 现象 | 红色固体和 蓝色溶液 | 无色气体 | 无色气体和 蓝色溶液 | 红棕色气体 和蓝色溶液 |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A.Cu B.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C.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2钠、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
B.Na2O2可用作漂白剂
C.碱石灰可用于干燥CO2、O2等气体
D.NaClO可用作消毒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1电化学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甲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以CH4和H2O为原料,通过下列反应来制备
甲醇。
Ⅰ:CH4 (g)+H2O(g)=CO(g)+3H2(g) ΔH=+206.0 kJ·mol-1
Ⅱ:CO(g)+2H2(g)=CH3OH(g) ΔH=—129.0 kJ·mol-1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H3OH(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甲醇对水质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种电化学法可消除这种污染,其原理是:通电后,将Co2+氧化成C,然后以C
作氧化剂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净化。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完成上述过程:
①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 。
②写出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以NaHCO3溶液为介质的Al—空气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0盐类水解与沉淀溶解平衡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的化学式 | CH3COOH | HCN | H2CO3 |
电离平衡常数(25 ℃) | 1.8×10-5 | 4.9×10-10 | K1=4.3×10-7 K2=5.6×10-11 |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等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a mol·L-1 HCN溶液与b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小于b
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则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
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2c(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限时集训 专题8电解质溶液练习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对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相同浓度和体积的强碱和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B.在NaHCO3溶液中,c(CO32—)>c(HCO3—)
C.在有AgCl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c(Ag+)减小
D.将pH相等的CH3COONa和Na2CO3溶液稀释相同倍数,CH3COONa溶液的pH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