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为了探究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Na2O2并连接仪器。

②缓慢通入一定量的N2后,将装置D连接好(导管末端未伸

入集气瓶中),再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剧烈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

③一段时间后,将导管末端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装置D中收集到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④反应结束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通入一定量的N2,至装置中气体无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证明A中反应有______(填化学式)生成。若将B中红纸条改为湿润的紫石蕊试纸,现象为 _______

(2)实验前通N2的目的 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3)甲同学认为O2是Na2O2被盐酸中的HCl还原所得。乙同学认为此结论不正确,其不赞成的理由可能为: ①_______;②O2有可能是Na2O2与盐酸中的H2O反应所得.

【答案】Cl2先变红后变白排尽装置内的氧气和CO2吸收HCl和过量的Cl2,防止污染空气,使D中能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Na2O2被还原时氧元素的化合价应该降低,不可能得到O2

【解析】

(1)根据实验现象,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以及B中的湿润布条褪色,说明有氯气生成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水溶液即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2)后续实验需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而装置中残留氧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所以需除去,所以实验前通N2的目的排尽装置内的氧气和CO2在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气体时,常需要添加洗气装置,以保证收集到的气体纯度较高,Cl2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并且反应物HCl具有挥发性,结合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C装置的作用

(3)如果Na2O2被还原,则O元素应该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而得到氧气时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升高的,不可能发生此反应。

(1)反应产生的黄绿色气体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白,说明有HClO生成,同时生成盐酸,所以说明装置A中有Cl2生成,能够使装置B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正确答案:Cl2;先变红后变白。

(2)后续实验需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而装置中残留氧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所以需要除去,所以实验前通N2的目的排尽装置内的氧气和CO2;Cl2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如果O2中混有Cl2,会导致收集的O2不纯净,且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生成的气体中含有HCl,氯气、HCl都能和NaOH反应而除去,则NaOH的作用是吸收HCl和过量的Cl2,防止污染空气,使D中能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正确答案:排尽装置内的氧气和CO2 ;吸收HCl和过量的Cl2,防止污染空气,使D中能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

(3) 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2O2被还原时氧元素的化合价应该降低,不能是化合价升高,不可能得到O2;正确答案:Na2O2被还原时氧元素的化合价应该降低,不可能得到O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淀粉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B. 蛋白质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氨基酸

C. 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D. 油脂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甘油与高级脂肪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Fe3O4产生了兴趣,从参考资料中找到了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工艺流程简图

查阅资料

资料一: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10

3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14.0

17.0

25.0

33.0

35.3

33.0

30.5

27.0

资料二:Fe(OH)2受氧气氧化反应原理为:4Fe(OH)2 +2H2O+O2=4Fe(OH)3

资料三:获得Fe3O4的反应原理为:Fe(OH)2 + 2Fe(OH)3 Fe3O4+4H2O

Ⅰ【问题讨论

(1)溶解时,用50℃80℃的热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副产品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纯净的产品,过滤、洗涤后进行的具体操作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

Ⅱ【组成确定

资料显示:①铁的氢氧化物在受热时分解生成铁的氧化物(化合物不变);

②Fe2O3CO反应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先生成Fe3O4,再生成FeO(黑色),最后生成Fe。

为确定用以上方法制得的四氧化三铁的纯度,同学们称取了23.28gFe3O4样品设计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1)该组同学欲通过称量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确认该Fe3O4样品中的杂质。B中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 B.氢氧化钠浓溶液 C.稀盐酸 D.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能起到的作用还有:

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停止加热后,继续通CO气体,防止生成物被氧化,以及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且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3)利用仪器测定并绘制出反应过程中A装置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计算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为盐酸,B为碳酸钙,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B. 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Na2SiO3,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

C. A为浓盐酸,B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D. 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X、Y、Z三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若X、Y、Z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三个反应均为化合反应,则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Z的电子式为_________;Y、Z两种物质相比,相同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当由X制取Z的上述两种途径生成Z的量相等时,转移电子数目比为________

(2)若X、Y、Z三种均为常见化合物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两种短周期元素,0.1 mol/L的三种物质的溶液pH:Y>X>Z>7,则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X、Y、Z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X是单质,Y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盐,②的反应条件为电解,则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I.有下列8种有机物按要求作答:

(1)按官能团分类,其中属于羧酸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醇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2)④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⑦中所含官能团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II.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可能是:A.同一物质 B.同系物 C.同分异构体,请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字母完成填空):

(3)2-甲基丁烷和丁烷_______________

(4)正戊烷和新戊烷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2O2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强氧化剂,除了能与CO2H2O反应外,还可与其他还原剂如H2C发生反应,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Na2O2H2的反应情况,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此装置中,怎样检查除启普发生器之外的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完成该实验的有关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打开ab产生氢气,观察试管内物质的颜色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加热过氧化钠,观察试管内物质的颜色变化;

⑤反应完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拆卸装置。

3该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2)中步骤②无明显变化,步骤④Na2O2熔化后,黄色粉末立即变成白色,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成蓝色。则Na2O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的是

A. NaMgB. NOC. FClD. AlS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C.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一定有另一种元素化合价降低

D.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