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物质可以实施人工降雨的是(

A.AgFB.AgClC.AgBrD.AgI

【答案】D

【解析】

AAgF易溶于水,没有感光性,A不合题意;

BAgCl难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可生产感光材料,但效果不如AgBrB不合题意;

CAgBr难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可用于生产胶卷、变色眼镜等,B不合题意;

DAgI难溶于水,见光易分解,是非常好的人工降雨剂,D符合题意;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 mL 0.5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混合溶液的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B>A

B. 由水电离出的c(OH-):B>C

C. A点到B,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CH3COO-)=c(Na+)

D. B点到C,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c(Na+)>c(CH3COO-)>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 电子

B. 电极A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 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A(g)+xB(g) 2C(g)。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

容器

容积

0.5 L

0.5 L

1.0 L

温度/℃

T1

T2

T2

反应物

起始量

1.5 molA

0.5 molB

1.5 molA

0.5 molB

6.0 molA

2.0 mol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 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A)=0.025 mol·L1·min1

B. 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D. 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 molA、1.5 mol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A.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 分散质直径介于1~100nm之间

C. 是否稳定 D. 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KMnO4→O2 B. CO2→CO C. Br→Br2 D. Fe2O3→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已知1g液态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29.7kJ的热量,写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氯(ClO2)是极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1℃,可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ClO2与Na2S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ClO2的制备(已知:SO2+2NaClO3+H2SO4=2ClO2+2NaHSO4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定量的ClO2,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ClO2与Na2S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ClO2用N2稀释以增强其稳定性,并将适量的稀释后的ClO2通入上图所示装置中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澄清溶液。一段时间后,通过下列实验探究Ⅰ中反应的产物。__

④ClO2与Na2S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时,ClO2相对于Cl2的优点是________(任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古代药金的冶炼方法是:将炉甘石(ZnCO3)和赤铜矿(Cu2O)与木炭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加热至800℃,即可炼出闪烁似金子般光泽的药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药金实质上是铜锌合金

B. 冶炼炉中炉甘石直接被木炭还原为锌

C. 用王水可区别黄金和药金

D. 用火焰灼烧不能区别黄金和药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