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在冷暗处就可发生剧烈反应的是( )
A.H2和O2
B.H2和Cl2
C.H2和F2
D.H2和I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镁电池的总反应为xMg+Mo3S4MgxMo3S4,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Li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电池放电时,Mg2+向负极迁移
B.镁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o3S4+2xe-= Mo3S42-
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称为该电池的比能量)
D.图中Li作负极,Mo3S4作阳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酸(HM、HN和HR)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M>KHN>KHR
B.pH=7时,三种溶液中:c(M-)>c(N-)>c(R-)
C.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Na+)> c(N-)>c(HN)>c(H+)>c(OH-)
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 c(HM)+c(HN)+c(HR)=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A B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实验中产生的尾气应通入 溶液。
(2)实验过程中需要配制100mL1mol/L FeCl3溶液(未用浓盐酸酸化),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
(3)该小组同学预测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然后开始实验。
步骤① | 配制1 mol·L-1 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测其pH约为1,取少量装入试管B中,加热A。 |
写出装置A中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 。
(4)当SO2通入到FeCl3溶液至饱和时,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现象。将混合液放置12小时,溶液才变成浅绿色。
【查阅资料】 Fe(HSO3)2+离子为红棕色,它可以将Fe3+还原为Fe2+。生成Fe(HSO3)2+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解释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Fe(HSO3)2+离子的原因(用化学用语解释): 。
写出溶液中Fe(HSO3)2+离子与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时间,该小组同学进行了步骤③的实验。
步骤② | 往5mL1mol·L-1 FeCl3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微热3 min,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
步骤③ | 往5mL重新配制的1mol·L-1 FeCl3溶液(用浓盐酸酸化)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几分钟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
⑹综合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
I.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中间产物Fe(HSO3)2+离子;
II.红棕色中间产物转变成浅绿色溶液是一个较慢的过程;
II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发现,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现有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 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硝酸与铝粉、铁粉反应,其还原产物为硝酸铵
B.c点对应NaOH溶液的体积为48 mL
C.b点与a点的差值为0.05 mol
D.样品中铝粉和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①吃馒头,多咀嚼后有甜味属于水解反应
②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③油脂都不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α氨基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Al3+、Cl-、MnO4-、SO42-
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a+、Mg2+、NO3-、SCN-
C.0.1mol·L-1AgNO3溶液:H+、K+、SO42-、I-
D.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CO32-、Cl-、F-、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成 CO2 的化学反应中,能用 2H+ + CO32— → H2O + CO2↑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稀盐酸与碳酸钙 B. 稀硫酸与碳酸氢钠
C. 稀醋酸与碳酸钠 D. 稀硝酸与碳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