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造纸、化学建材、油墨、涂料、密封胶与胶粘剂等行业。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取该产品。D中装有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Ⅰ.可选用的药品有:
a.石灰石 b.饱和氯化钙溶液 c.6 mol/L盐酸 d.氯化铵 e.氢氧化钙
(1)A中制备气体时,所需药品是(选填字母序号) ;
(2)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 ;
(3)写出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4)在实验过程中,向C中通入气体是有先后顺序的,应先通入气体的化学式 ;
(5)检验D出口处是否有氨气逸出的方法是 ;
(6)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 。
(7)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 装置回收(填代号)。
Ⅱ.经分析在上述氯化铵样品中含有杂质碳酸氢钠。为了测定氯化铵的质量分数,该学生实验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试回答:
(1)所加试剂A的化学式为
(2)B操作方法是
(3)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 。
Ⅰ.(1)ac(1分)
(2)除去CO2中的HCl(1分)
(3)2NH4Cl + Ca(OH)2CaCl2 + 2NH3↑+ 2H2O(2分)
(4)NH3(1分)
(5)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D出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氨气逸出;若试纸不变蓝,则证明没有氨气逸出。(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D出口处,若有白烟,则证明有氨气逸出;若没有白烟,则证明没有氨气逸出。)(2分)
(6)CaCl2 + H2O + CO2 + 2NH3 = CaCO3 + 2NH4Cl(2分)
(7)b(1分)
Ⅱ.
(1)Ca(OH)2或Ba(OH)2(1分)
(2)过滤(1分)
(3)或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设条件中的装置图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而且装置中带有分液漏斗,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知装置中盛放的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即选择a、b。(2)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起到抑制二氧化碳溶解,除掉氯化氢的作用,原理是:CO2+H2OH2CO3H++HCO3-,当溶液时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时,溶液中由于存在大量的碳酸氢根离子,是平衡左移,从而起到抑制二氧化碳溶解的作用。(3)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2H2O。(4)在实验过程中,向C中通入气体应当先是NH3,原因是如果先通二氧化碳气体,由于氨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不能充分接触,造成氨气浪费的较多,因此,应先通入氨气,后通二氧化碳。(5)可根据氨气的化学性质进行证明,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也能和氯化氢发生反应,因此正确的答案为: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D出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氨气逸出;若试纸不变蓝,则证明没有氨气逸出。(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D出口处,若有白烟,则证明有氨气逸出;若没有白烟,则证明没有氨气逸出。)
(6)根据题意和原子守恒可知,实际上该化学反应包括2个化学反应:⑴H2O + CO2 + 2NH3=(NH4)2CO3,⑵
(NH4)2CO3+CaCl2= CaCO3 + 2NH4Cl,最后将2个化学方程式合并,即得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 + H2O + CO2 + 2NH3 = CaCO3 + 2NH4Cl。(7)a、b、c装置均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只有b装置可以。
Ⅱ.
(1)、(2)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在加入试剂A之后,出现浊液,而且浊液经过操作B能够得到沉淀,这说明加入的试剂A是一种能够与NaHCO3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的试剂,经分析,这种试剂应当是一种能够与NaHCO3发生反应的强碱,如Ca(OH)2或Ba(OH)2,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操作B应当是过滤操作,计算如下:
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
NaHCO3—CaCO3
84 100
NaHCO3—BaCO3
84 197
因此,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或。
考点:考查二氧化碳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安全防倒吸装置的识别与判断、物资的分离与提纯、化学计算。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AgNO3的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2)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操作 | 现象 |
a |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 黑色固体不溶解 |
b |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已知:
药品名称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正丁醇 | -89.5 | 117.7 | 0.8098 | 微溶于水、溶于浓硫酸 |
1-溴丁烷 | -112.4 | 101.6 | 1.2760 | 不溶于水和浓硫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已知苯甲酸乙酯的沸点为213℃(在此温度以下水、乙醇和环己烷以7.0%、17.0%、76.0%的比例成为蒸汽逸出)。请回答上述实验室制备苯甲酸乙酯的有关问题:
(1)①在三颈烧瓶中加入苯甲酸、浓硫酸、过量的乙醇、沸石;②再向该烧瓶中加入环己烷,装上分水器的回流冷却管。实验中使用分水器的目的是(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_______________。
(2)缓慢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下层液体不再增多,停止加热,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分水器中液体的三种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3)将圆底烧瓶中的残液倒入盛有冷水的烧瓶中,用_____________溶液中和至弱碱性分液,分出粗产品;水层用乙醚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醚层与粗产品合并;用纯水洗有机层两次,将醚层与水尽量分净,醚层从上口倒入一个干燥的锥形瓶。
(4)加入适量豆粒大小的无水氯化钙干燥剂,摇动锥形瓶,至醚层澄清透明;醚层过滤入一个干燥的圆底烧瓶;进行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先蒸出__________后蒸出苯甲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现有含有少量NaCl、Na2SO4、Na2CO3等杂质的NaNO3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NaNO3固体,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1)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学式)。
(2)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①②③中均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
(4)③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5)溶液3经过处理可以得到NaNO3固体,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杂质是 ,为了除去杂质,可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
(6)实验室用上述实验获得的NaNO3固体配制500 mL 0.40 mol/L NaNO3溶液。
①配制溶液时,进行如下操作:a.定容;b.计算;c.溶解;d.摇匀;e.转移;f.洗涤;j.称量。称取NaNO3固体的质量是 g。按照操作顺序,第4步是 (填序号)。
②某同学转移溶液的操作如图所示,图中仪器的名称是烧杯和 ,该同学操作中的错误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PCl3可用于半导体生产的外延、扩散工序。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mL-1 | 其他 |
黄磷 | 44.1 | 280.5 | 1.82 | 2P(过量)+3Cl22PCl3;2P+5Cl22PCl5 |
PCl3 | —112 | 75.5 | 1.574 | 遇水生成H3PO3和HCl,遇O2生成POCl3 |
POCl3 | 2 | 105.3 | 1.675 | 遇水生成H3PO4和HCl,能溶于PCl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 苯 | 溴 | 溴苯 |
密度/g·cm-3 | 0.88 | 3.10 | 1.50 |
沸点/℃ | 80 | 59 | 156 |
水中溶解度 | 微溶 | 微溶 | 微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富马酸亚铁(分子式为C4H2O4Fe,结构简式为)是一种限量使用的铁强化剂。
(1)下图为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取富马酸亚铁的流程图:
①根据题意,请你写出富马酸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绿矾(FeSO4·7H2O)在保存过程中形成的杂质主要有________(填化学式)。
③操作Y包括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
④判断操作Y中“洗涤”富马酸亚铁产品表明已洗净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所得富马酸亚铁产品属于亚铁盐(可供选用的试剂有KSCN溶液、H2O2溶液、稀硫酸。)。填写下表相应空格:
步骤 | 实验操作与现象 |
① | 取富马酸亚铁产品1.5 g,加入稀硫酸25 mL,用水稀释至50 mL,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并反应,冷却后过滤(除去生成的富马酸及可能过量的反应物),保存滤液 |
② | |
③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馓“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的实验时,对课本上的描述:“海带灼烧后的灰烬中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产生了疑问。久置KI固体被氧化变质,呈浅黄色(有I2),KI固体直接加热时,为什么不被氧化呢?因此,小组同学针对I-被氧化条件除了氧气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根据久置KI固体会被氧化而变质,结合空气的成分,首先排除 和稀有气体的影响。然后对KI变质条件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一:需要H2O的参与;
假设二:需要CO2的参与;
假设三: 。
【实验验证】
(1)为了验证假设二,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取10mLKI溶液(浓度较大)于5支试管中,向试管中通入CO2气体或者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对比试管中的颜色深浅,之后向试管中滴入淀粉溶液,再次对比试管中的颜色深浅,具体实验现象见下表:
试管序号 | 1 | 2 | 3 | 4 | 5 |
通入CO2时间/min | 0 | 1 | 5 | | |
滴加盐酸/滴 | 0 | | | 3 | 6 |
溶液中颜色对比 | 无色 | 浅黄色→黄色(依次加深) | |||
滴加淀粉溶液后的颜色对比 | 无色 | 浅蓝色→蓝色(依次加深) |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取一份纯净的KI固体,分成两等份; | |
②一份加入到装有 的集气瓶A中; 一份加入到装有 的集气瓶A中; ③几天后观察。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