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欲检验CO2气体中是否含有SO2、HC1,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a;②滤去沉淀a,向滤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a为AgC1 B.沉淀b为BaCO3
C.气体中含有SO2 D.气体中没有HC1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氯(ClO2)是极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0℃,可用于饮用水净化。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ClO2与Na2S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I .ClO2的制备
己知:在强酸性溶液中用SO2还原NaC1O3能制备ClO2。
(1)反应过程中圆底烧瓶内会看到溶液中有一种白色固体析出,为了证明该物质常采用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待实验完成、圆底烧瓶冷却后,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制备并收集ClO2,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4)装置D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II. ClO2与Na2S的反应
(5)将上述收集到的ClO2用N2稀释以增强其稳定性,并将适量的稀释后的ClO2通 入上图所示装置中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段时间后,通过下列实验探究I中反应的产物。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Ⅰ中溶液于试管甲中,滴加品红溶液和盐酸。 | 品红始终不褪色 | ①无_____生成 |
另取少量Ⅰ中溶液于试管乙中,加入Ba(OH)2溶液,振荡 | ②________ | 有SO42-生成 |
③继续在试管乙中滴加Ba(OH)2 溶液至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_______。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有Cl-生成 |
(6)C1O2与Na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用于饮用水净化时,ClO2相对于Cl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以下能够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 )
①用18.4mol/L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 ②加热 ③改用铝粉
④增大稀硫酸的体积 ⑤加水⑥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⑦加入少量硝酸钠固体.
A. ②③⑥ B. 全部 C. ①②③⑥⑦ D. ②③④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计)。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别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其中消耗氧气的量相等的是( )
①C2H2与C2H4O ②C4H8与C6H12O6 ③C7H8与C6H12 ④HCOOCH3与CH3COOH.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
(1)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填序号,下同),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____。
(2)实验室量取70 mL液体,应选用的量筒规格是_____。
A.10 mL B.5 mL
C.50 mL D.100 mL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
①该托盘天平能精确到_____g。
②某同学要称取11.1 g某固体物质,在称量时将物质和砝码位置颠倒,其他操作正确,则称量物质的实际质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1 g。
(4)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的溶液,则此溶液的体积是______(用字母回答)。
A.约1 mL
B.约3 mL
C.无法判断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50 mL,应选择的烧杯是______(用字母回答)。
A.400 mL烧杯
B.250 mL烧杯
C.100 mL烧杯
D.50 mL烧杯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①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_(填“Ⅰ”“Ⅱ”或“Ⅲ”).
②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