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浓差电池有多种:一种是利用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浓度的关系设计的原电池(如图1:一种是根据电池中存在浓度差会产生电动势而设计的原电池(如图2)。图1所示原电池能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稳定电流;2所示原电池既能从浓缩海水中提取LiCl,又能获得电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时,左右两侧溶液浓度恰好相等

B.1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时向左侧加入NaClAgNO3Fe粉,指针又会偏转且方向相同

C.2Y极每生成1 mol Cl2a极区得到2 mol LiCl

D.两个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均为从右到左

【答案】B

【解析】

1左边硝酸银浓度大于右边硝酸银浓度,设计为原电池时,右边银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作原电池负极,左边是原电池正极,得到银单质,硝酸根从左向右不断移动,当两边浓度相等,则指针不偏转;图2氢离子得到电子变为氢气,化合价降低,作原电池正极,右边氯离子失去电子变为氯气,作原电池负极。

A. 根据前面分析得到图1中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时,左右两侧溶液浓度恰好相等,故A正确;

B. 开始时图1左边为正极,右边为负极,图1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时向左侧加入NaClFe,左侧银离子浓度减小,则左边为负极,右边为正极,加入AgNO3,左侧银离子浓度增加,则左边为正极,右边为负极,因此指针又会偏转但方向不同,故B错误;

C. 2Y极每生成1 mol Cl2,转移2mol电子,因此2mol Li+移向a极得到2 mol LiCl,故C正确;

D. 两个电极左边都为正极,右边都为负极,因此两个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均为从右到左,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向甲中通入CO2可增大c(NH4+)c(SO42-)

B.为提高生产效率,通入的NH3CO2越多越好

C.颠倒NH3CO2的加入顺序不影响生产效率

D.最后一步得到(NH4)2SO4固体的操作为蒸干滤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备选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3)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如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

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该白色固体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烷、乙烯、乙醇都是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与氯气的第一步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把乙烯通入到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充分振荡、静置,观察到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下列几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互为同位素的是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

A.甲烷与新戊烷 B.氧气和臭氧 C D35Cl37Cl ECH3CH2OHCH3O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所示:

第一步:CH3CH2OHCH2=CH2H2O

第二步:乙烯与溴水反应得到12-二溴乙烷。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下脱水生成乙醚(CH3CH2OCH2CH3)。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装置未画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率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4)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 (填字母代号),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SO2CO2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 (”)层。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的方法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0.5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Cl2(g)COCl2(g),其中容器Ⅰ中反应在5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O

Cl2

COCl2

COCl2

500

1.0

1.0

0

0.8

500

1.0

a

0

0.5

600

0.5

0.5

0.5

0.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容器Ⅰ中前5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16 mol·L-1·min-1

B. 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容器Ⅱ中起始时Cl2的物质的量为0.55 mol

D.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加入CO0.8molCl20.8mol,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大于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草酸钴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的制备。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Co,含有一定量的NiOAl2O3FeSiO2等)制备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草酸钴晶体难溶于水:RH为有机物(难电离)。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钴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浸出液中加入H2O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加入氧化钴的目的是_______,滤渣的II主要成分是_______

3)操作①为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4)已知:NH3·H2ONH4++OH- Kb=1.8×10-5;

H2C2O4H ++HC2O 4- Ka1=5.4×10-2

HC2O4-H ++C2O42- Ka2=5.4×10-5

该流程中所用(NH42C2O4溶液的pH_________(填“>”“<"""7.

5)钴的含氧酸盐受热分解最终产物多为氧化物,已知18.3g CoC2O4·2H2O热分解质量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600 °C以前是隔绝空气加热,6000 °C以后是在空气中加热),ABC均为纯净物。

A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B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ZX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XZ都是第二周期ⅥA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X>Z

C.Y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高

D.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醛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

物质

乙醛

乙酸

甘油

乙二醇

沸点

20.8

117.9

290

197.2

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

①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在实验的不同阶段,烧杯B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有产物乙酸,请你在所提供的药品中进行选择,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所提供的药品有: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碳酸氢钠粉末。实验仪器任选。该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