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硫酸铜分解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温度不同时,气体可能为SO3,SO2和O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
【提出假设】
假设1:气体产物只有一种;
假设2:气体产物只有两种;
假设3:气体产物有三种。
(1)若假设1成立,则产物气体的成分是 ;若假设2成立,则产物气体的成分是 。
【实验及结果讨论】
(2)甲同学将分解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浓硫酸和KMnO4酸性溶液的洗气瓶,能说明产物气体中含SO2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 ,实验中还发现盛浓硫酸的洗气瓶质量明显增加,原因是 。
(3)乙同学将分解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再收集测定剩余气体的体积,在不同温度下进行3组实验。请完成下表(实验中硫酸铜均完全分解):
实验 序号 | 称取CuSO4 的质量/g | 碱石灰的 增加质量/g | 剩余气体的体积(折算 成标准状况下)/mL | 结论 |
Ⅰ | 6.4 |
|
| 假设1成立 |
Ⅱ | 6.4 | 2.88 | 224 |
|
Ⅲ | 6.4 | 2.56 | 448 |
|
(1)SO3 SO2和O2
(2)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 还原性 浓硫酸吸收了SO3
(3)
|
|
|
|
|
|
| 3.2 | 0 |
|
|
|
|
| 假设3成立 |
|
|
|
| 假设2成立 |
【解析】(1)若CuSO4分解在生成CuO的同时,只生成一种气体,则此过程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此气体只能是SO3;若生成两种气体,则此过程必为氧化还原反应,有SO2生成必有O2生成;(2)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浓H2SO4除了吸收H2O(g)质量增加外,还可吸收SO3。(3)乙同学实验中,n(CuSO4)==0.04 mol,若假设1成立,则n(SO3)=0.04 mol,无其他气体生成,所以碱石灰增重即吸收SO3的质量:0.04 mol×80 g·mol-1=3.2 g,剩余气体体积为0;Ⅱ中,n(O2)=
=0.01 mol,由2SO3
2SO2+O2知:n(SO3)=0.02 mol,再由S原子守恒:知n(SO2)=0.04 mol-0.02 mol=0.02 mol,假设3成立;Ⅲ中,n(O2)=
=0.02 mol,则n(SO2)=0.04 mol,由S原子守恒知:此时无SO3生成,则假设2成立。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2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操作
A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B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C证明SO2具有漂白性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D证明氯乙烷中含氯元素向氯乙烷中滴几滴AgNO3溶液再滴加稀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9烃的衍生物基础营养物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且都有同分异构体
B.汽油、煤油、植物油均为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化合物
C.纤维素和淀粉都能发生水解,但水解的最终产物不同
D.丁烷与戊烷分子内碳原子数相差一个,但同分异构体数却相差两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 。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填字母)。
A.Cl2 B.O2 C.CO2 D.NO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 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 。
(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 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7氮及其化合物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正放)可收集NO气体
B.用图2所示装置可吸收多余氨气且能防止倒吸
C.用图3所示装置可实现反应:Cu+2H2OCu(OH)2+H2↑
D.用图4所示装置可分离乙醇(沸点78.4 ℃)与二甲醚(沸点24.9 ℃)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6硫及其化合物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现象或操作解释及结论
A将胆矾放入坩埚中加热脱水,晶体由蓝色变为白色胆矾晶体易失结晶水
B苯酚中滴加溴水有白色沉淀苯酚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
D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此位置指示的是被蒸馏物质的沸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5富集在海水的元素-氯溴碘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
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Fe2+氧化为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Fe2+氧化为Fe3+,那么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为Fe3+?
环节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可能将Fe2+氧化为Fe3+,他们思考的依据是 。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Fe2+氧化为Fe3+而I2不能。他们思考的依据是从上到下卤素单质氧化性减弱。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大试管中加适量铁粉,加入10 mL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① |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 溶液为黄色 |
② |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 | 溶液为黄色 |
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同学甲认为①中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
同学乙认为应该补充实验,才能得出同学甲的结论。请你帮助同学乙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 |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
|
|
(2)该小组同学对②中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可能1: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可能2: 。
实验3:进行实验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操作 | 现象 |
向试管②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0.5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浅红色 |
同学丙认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是“可能2”成立,同学丁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4:
实验4:
操作 | 现象 |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滴加0.5 mL碘水后,再加入0.5 mL乙酸乙酯,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 静置后,上层液为紫色,下层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没有出现浅红色 |
你认为实验4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同学丁根据实验4现象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3)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0盐类水解与沉淀溶解平衡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沉淀和溶解即停止
B.Ksp越小,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定越弱
C.Ksp的大小与离子浓度无关,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D.相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在NaCl溶液中的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