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没有物质的变化,就不会有能量的变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断键吸热,成键放热,所以化学反应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正确;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也可能是光能、电能等形式,错误;C.物质变化时若伴有能量变化,则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错误;D.没有物质的化学变化,也可以有能量的变化,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到Ba(NO3)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SO2与可溶性钡盐溶液反应产生沉淀

B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

证明常温下,Ksp(BaCO3)>Ksp(BaSO4)

C

常温下,测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盐酸pH小于醋酸pH

证明相同条件下,在水中HCl电离程度大于CH3COOH

D

将浓硫酸与碳混合加热,直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检验气体产物中CO2的存在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只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

1用双桥法标电子转移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________________

2此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生成标准状态下2.24 L 气体时转移电子_________________个。

3在足量铜片中加入一定量稀硝酸,开始一段时间冒出气泡的速率很慢,后来变快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过量铜片中加入一定量稀硝酸,反应结束后,再加入一些稀硫酸,又有NO气体冒出,请写出加硫酸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定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1 mol FeNO3)3 3 mol FeNO3)2 ,则生成NO气体______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03 g·L-1 ,则关于该混合物组

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烷

C. 不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 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是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硫酸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

B. 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

C. 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D. 该硫酸可干燥H2O2Cl2N2COCO2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1·L-1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锥形瓶中,然后以0.1 mo1·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A.等于20mLB.大于20mLC.小于20mLD.等于5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

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通常由时间单位和物质的量单位决定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 玻璃钢 B. 涤纶 C. 压电陶瓷 D. 钢化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