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

    A.Cu2+                 B.Fe3+                   C.Fe2+                  D.H+

   

解析:滤出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Fe过量,Cu2+、Fe3+、H+不能与过量的Fe共存,故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是Fe2+

 答案: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元素2g,这2g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含Fe2+的亚铁盐(如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成Fe2+,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1)经常进行Fe2+与Fe3+的转化,可表示为Fe2+ 
A
B
 Fe3+.在过程A中,Fe2+
还原
还原
剂.
(2)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维生素C在这个反应中具有
还原
还原
性.
(3)某同学要检验Fe3+,向溶液中加入
KSCN
KSCN
(写化学式)溶液变成红色.要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氯化亚铁,可行的办法是
c
c
 (填字母).
a.加入铜粉   b.加入铁粉   c.通入氯气  d.加入NaOH溶液
根据选用的试剂,写出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氯化亚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2++Cl2═2Fe3++2Cl?
2Fe2++Cl2═2Fe3++2Cl?

(4)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写出FeCl3与金属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Cu2+═2Fe2++Cu2+
2Fe3++Cu2+═2Fe2++Cu2+

(5)使用过的腐蚀液会失效,但可以回收利用,某兴趣小组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液中回收铜,应使用的试剂是
c
c
 (填字母)
a.铜粉     b.氯气     c.铁粉      d.KSCN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青岛一模)(Ⅰ)铜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与过量氯气反应得固体A,用稀盐酸溶解A,然后加试剂调节溶液的pH后得溶液B,溶液B经系列操作可得氯化铜晶体,请回答:
(1)固体A用稀盐酸溶解的原因是
防止铁盐、铜盐发生水解反应
防止铁盐、铜盐发生水解反应

(2)检验溶液B中是否存在Fe3+的方法是
取少量溶液B,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无Fe3+,若溶液变红色,则存在Fe3+
取少量溶液B,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无Fe3+,若溶液变红色,则存在Fe3+

(3)已知元素在高价态时常表现氧化性,若在酸性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则生成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
2Cu2++SO32-+2Cl-+H2O
  △  
.
 
2CuCl↓+SO42-+2H+
2Cu2++SO32-+2Cl-+H2O
  △  
.
 
2CuCl↓+SO42-+2H+

(Ⅱ)(1)常温下,某同学将稀盐酸与氨水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表:
实验编号 氨水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盐酸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混合溶液pH
0.1 0.1 pH=5
C 0.2 pH=7
0.2 0.1 pH>7
请回答:从第①组情况分析,该组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1×10-5 mol?L-1
1×10-5 mol?L-1
mol?L-1;从第②组情况表明,C
0.2mol?L-1(选填“>”、“<”或“=”);
从第③组情况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c(NH4+
c(NH3?H2O)(选填“>”、“<”或“=”).
(2)写出以下四组溶液NH4+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B
B
D
D
A
A
C
C
(填选项编号).
A.0.1mol?L-1 NH4Cl       B.0.1mol?L-1 NH4Cl和0.1mol?L-1 NH3?H2O
C.0.1mol?L-1 NH3?H2O   D.0.1mol?L-1NH4Cl和0.1mol?L-1 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设计实验验证Al、Fe、Cu的金属活动性,他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有关实验项目:
(1)用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来判断,实验中除选择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外,还需要控制
盐酸的浓度
盐酸的浓度
溶液的温度
溶液的温度
 相同;若选用一种盐溶液验证三种金属的活泼性,该试剂为
硫酸亚铁溶液(或其他的亚铁盐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或其他的亚铁盐溶液)

(2)①若用Fe、Cu作电极设计成原电池,以确定Fe、Cu的活动性.试在下面方框中画出原电池装置图,标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上述装置中正极反应式为
2H++2e-=H2↑或Cu2++2e-=Cu
2H++2e-=H2↑或Cu2++2e-=Cu

②某小组同学采用Al、Fe作为电极,只用一个原电池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则电解质溶液最好选用
D
D

A.0.5mol?L-1氯化亚铁溶液      B.0.5mol?L-1氯化铜溶液
C.0.5mol?L-1盐酸              D.0.5mol?L-1氯化亚铁和0.5mol?L-1氯化铜混合溶液
(3)利用提供的试剂和用品:0.1mol?L-1盐酸溶液、0.1mol?L-1醋酸溶液、0.5mol?L-1氯化铝溶液、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
请设计最简单实验证明氢氧化铝为弱碱
取适量的氯化铝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值小于7,则证明氢氧化铝为弱碱
取适量的氯化铝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值小于7,则证明氢氧化铝为弱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B.铁强化酱油是在酱油添加食品强化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3H2O,式量:421,EDTA铁钠盐呈浅土黄色结晶粉末,性稳定,易溶于水及难溶于乙醇.1%的水溶液pH约为3.5,可由乙二胺四乙酸一钠盐(NaH3EDTA)与氯化铁制取,制取原理如下:
精英家教网
实验室制备NaFeEDTA?3H2O步骤如下:
①把0.4g(0.01mol)NaOH溶于10mL蒸馏水,然后再加入3.8g(0.01mol)Na2H2EDTA?2H2O,把溶液微热,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②用含有氯化铜杂质的氯化铁提纯并制得FeCl3?6H2O.称取2.5g(0.009mol)FeCl3?6H2O溶于5mL,蒸馏水中(并加1滴盐酸).
③将①、②制得的两溶液混合
④加热溶液至沸腾,蒸发浓缩直至大部分粉末状的固体析出.
⑤冷却、采用右图装置减压过滤,先用冰水洗涤再用乙醇洗涤.
⑥将固体凉干,称得制得的淡黄色粉末2.8g.精英家教网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①中,不能加入过量的碱,是因为
 

(2)将含有氯化铜杂质的氯化铁溶液分离可用的简单方法是
 
;加显色剂后分别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步骤⑤中用冰水和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4)本实验得到的是粉末状淡黄色的粉末,没有得到块状的晶体,可能的原因是:
 

(5)检验某品牌酱油中是否加有NaFeEDTA?3H2O,先取20mL酱油加入10mL75%乙醇,将所得沉淀物溶于水,并用某盐酸调到pH<0.5,破坏配合物,然后加入某种铵盐检验,该铵盐是
 
(写化学式).
(6)本次实验的NaFeEDTA?3H2O的实际产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0分)已知金属镁与氯化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有多种实验假设。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合理实验步骤探究该反应的历程。

提出猜想:

甲:推测镁与氯化铁、氯化铜水解产生中的H+反应,拉动水解平衡生成生成H2

乙:推测镁应与氯化铁、氯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结合对试剂的选择两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将打磨过的镁条取加入经盐酸酸化的饱和氯化铁溶液,充分反应

始终有大量气泡,颜色无明显变化,未见沉淀生成反应完全后取出镁条发现可被磁铁吸引

将打磨过的镁条取加入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反应

有少量气泡,颜色变浅,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完全后取出镁条发现不能被磁铁吸引

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甲、乙分别推测解释相应的结论。

(1)写出生成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                                     

(2)与甲同学的推测不尽符合的现象是                       

在实验①③的基础上甲进一步提出猜测:镁与H+反应拉动饱和氯化铁的水解平衡生成Fe(OH)3胶体,故未看到沉淀现象。

要验证甲的进一步猜想,还须补做的实验是                                          

提出你的猜想                                                                                                       

(3)乙:根据实验②可推测                                                                      

(4)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推测,你能否谈谈对上述实验事实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