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研究“气态氧化物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并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设计如右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试管Ⅱ中的淡黄色固体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试管Ⅱ中的淡黄色固体变为白色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5)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填编号)。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1)防止Na2O2受潮 

(2)浓H2SO4;除去CO2中的水;CO2的饱和溶液(或水) 

(3)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4)除去混在氧气中的过量二氧化碳 

(5)BE


【试题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淮南一模)(1)某校学生为探究乙二酸(俗称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Ⅰ、向盛有少量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稀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
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说明乙二酸具有
还原性
还原性
 (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 性”).
Ⅱ、课本实验设计得简要明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探究过程中对其进行分析与改进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知草酸晶体(H2C2O4?2H2O)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75℃)产生CO和CO2,图一为高三课本中关于草酸晶体受热分解及验证其部分分解产物的实验装置图.
1)写出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H2C2O4﹒2H2O
  △  
.
 
3H2O+CO↑+CO2
H2C2O4﹒2H2O
  △  
.
 
3H2O+CO↑+CO2

2)设计该装置欲验证的分解产物是
CO2
CO2

3)草酸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如下表:
分子式 颜色、状态 水溶性 熔点/℃ 密度/g.cm-3
草酸晶体 H2C2O4?2H2O 无色晶体 易溶于水 101.5 1.650
有的同学认为,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存在着不合理因素,请分析指出(任答两点):
草酸晶体在未达到分解温度之前,已融化成液体流出,使实验难以进行
草酸晶体在未达到分解温度之前,已融化成液体流出,使实验难以进行

该装置没有尾气处理,CO会污染空气
该装置没有尾气处理,CO会污染空气

(2)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二中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反应产生气泡快慢或反应完成的先后或试管壁的冷热程度
反应产生气泡快慢或反应完成的先后或试管壁的冷热程度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 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或固定注射器活塞,打开A处活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液体不再流下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或固定注射器活塞,打开A处活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液体不再流下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见图)产生了兴趣.他拟定“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四分之一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的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
你认为其中测量结果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
B
B
,(选填A或B)与理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C02+H2O═H2CO3
C02+H2O═H2CO3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现有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鳔内含O2
验证鳔内含CO2
II.  实验室常用H2O2分解法制取O2.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
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但有同学说这个结论不合理,他认为不合理的理由是
阴离子不相同,无法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阴离子不相同,无法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 的因素均已忽略.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小段,松手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小段,松手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收集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收集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中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没有复燃,且试管Ⅱ中淡黄色固体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试管Ⅰ中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试管Ⅱ中淡黄色固体变为白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填编号)。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6)CO2和Na2O2的反应机理可用示踪原子分析法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
_____Na2O2+_____C18O2+_____H218O=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同步题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______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__(填编号)。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