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A | 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
B |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渐渐变暗 | 发生了化学腐蚀 |
C | SO2能与次氯酸及碱反应 | SO2是两性氧化物 |
D | 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 | 说明Ksp(BaSO4)大于Ksp(BaCO3) |
B
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是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漂白性是和有机色素结合为无色物质;亚铁离子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表现亚铁离子的还原性,故A错误;B、由于空气中存在极少量O3,可将Ag氧化为AgO,表面变暗;同时,空气中有时会存在痕量H2S气体,与银生成黑色AgS,表面变暗;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故B正确;C、SO2能与次氯酸反应是次氯酸根离子的强氧化性和二氧化硫的还原性。S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故C错误;D、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根离子浓度大,和钡离子浓度乘积大于碳酸钡的Ksp,而实际上Ksp(BaSO4)小于Ksp(BaCO3),故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SO2、亚铁离子的性质;金属腐蚀以及溶度积常数的判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学解释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实验现象或操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操作及现象 | 解释 |
A | 在AgI饱和溶液中滴加0.1mol·L—1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AgCl的溶解度或Ksp比AgI小,生成更难溶的AgCl沉淀 |
B | 盛放浓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久后,瓶塞很难打开 | NaOH腐蚀玻璃,生成的硅酸钠将瓶口与瓶塞粘在一起 |
C | 配制FeC13溶液时加入适量盐酸酸化 | 抑制Fe3+水解,防止所配制溶液变浑浊 |
D | 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显酸性使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反应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 | 结 论 |
A | 2Na + 2H2 O=2NaOH + H2↑ 4Na + O2= 2Na2O | Na应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
B | CO32- + 2H+=CO2 ↑+ H2O | 遇强酸产生大量CO2的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CO32- |
C | Al2O3+ 6H+=2Al3+ + 3H2O Al2O3+ 2OH-=2AlO2-+ H2O |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
D | CO2(少量) +H2O+ C6H5O-→HCO3-+C6H5OH | 相同温度时,电离出H+的能力: H2CO3 > C6H5OH> H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铝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制备Al(OH)3沉淀 |
B.将Na投入到NH4Cl溶液中只能生成一种气体 |
C.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
D.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
B.因为氨水是弱碱,所以不能用FeCl3溶液和氨水反应制取Fe(OH)3 |
C.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它来净水 |
D.浓硫酸为强氧化剂,二氧化硫为强还原剂,所以不能用前者干燥后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钠放入水中后,沉在水下缓缓冒出气体
②Na2CO3和NaHCO3的溶液都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③氢气在氧气或氯气中燃烧,都能观察到淡蓝色火焰
④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⑤向某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加热后生成使湿润红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NH4+
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陈述I | 陈述II |
A | 浓H2SO4有吸水性 | 浓H2SO4可用于干燥氨气 |
B | SO2有氧化性 | SO2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 |
C | Mg有还原性 | 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备Mg |
D | 锌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 海轮外壳上装锌块可减缓腐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