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            (填写装置的序号)

(2)A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B中的现象是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3)写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                                                         

 

(10分)

(1)丁(2分)

(2)溶液变蓝色 (2分)无尾气吸收装置(2分)

(3)Cl2 + H2O==H+ + Cl-+ HClO  (或用可逆符号)    (2分)

(或

(4)取少量溶液置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HCl至不再产生气体,再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亚硫酸钠被氧化(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取及性质,其中每(4)小题考查SO42的检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碳与硅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色试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根据图1回答:
(1)写出选用物质的名称:A
硝酸
硝酸
,B
碳酸钙
碳酸钙

C
硅酸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2)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H+=Ca2++CO2+H2O
CaCO3+2H+=Ca2++CO2+H2O

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iO32-+CO2+H2O═H2SiO3↓+CO32-(CO2不足),或SiO32-+2CO2+2H2O═H2SiO3↓+2HCO3-(CO2过量)
SiO32-+CO2+H2O═H2SiO3↓+CO32-(CO2不足),或SiO32-+2CO2+2H2O═H2SiO3↓+2HCO3-(CO2过量)

根据图2回答:
(3)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
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4)B处的实验现象是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5)B处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I-+Cl2?I2+2Cl-
2I-+Cl2?I2+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图2中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固体B为大理石,试剂A为
(填序号);
①稀硝酸     ②浓盐酸     ③NaOH溶液    ④Na2SiO3溶液
(2)写出图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CaCO3=Ca2++H2O+CO2
2H++CaCO3=Ca2++H2O+CO2

(3)甲同学所做实验图1烧杯中现象为
出现白色沉淀
出现白色沉淀

(4)乙同学所做实验图2中B处的现象为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5)写出图2中A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2+2Br-=Br2+2Cl-
Cl2+2Br-=Br2+2Cl-

(6)乙同学用图2来完成实验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Cl2>Br2>I2,你认为合理吗?
不合理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通过B的气体主要是Cl2,即不能说明氧化性Br2>I2
通过B的气体主要是Cl2,即不能说明氧化性Br2>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
(1)甲同学想验证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规律,最好选用第
周期的
钠、镁、铝
钠、镁、铝
三种元素.最简单的实验是将大小相近的三小块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钠剧烈反应,可能着火或爆炸
钠剧烈反应,可能着火或爆炸

镁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镁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铝反应比镁缓慢,有较多的气泡产生
铝反应比镁缓慢,有较多的气泡产生

(2)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
A:
HNO3
HNO3
;B:
CaCO3
CaCO3
;C:
Na2SiO3
Na2SiO3

②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SiO32-+H2O═H2SiO3↓+CO32-或2CO2+SiO32-+2H2O═H2SiO3↓+2HCO3-
CO2+SiO32-+H2O═H2SiO3↓+CO32-或2CO2+SiO32-+2H2O═H2SiO3↓+2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陕西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铝片(不除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表面很快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触摸容器知溶液温度迅速上升,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
C
C

A.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B.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
C.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D.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你的选择: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钠(注意:不能加入盐酸),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上述推断正确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钠(注意:不能加入盐酸),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上述推断正确

(2)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的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2Al+3Cu2+=3Cu+2Al3+
2Al+3Cu2+=3Cu+2Al3+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
Al3++3H2OAl(OH)3+3H+,Cu2++2H2OCu(OH)2+2H+,2Al+6H+=2Al3++3H2
Al3++3H2OAl(OH)3+3H+,Cu2++2H2OCu(OH)2+2H+,2Al+6H+=2Al3++3H2

(3)放出的气体是
氢气
氢气
,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
随着反应进行生成铝离子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增大,产生大量H+(或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加快或铜与铝构成原电池,加快铝失电子)
随着反应进行生成铝离子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增大,产生大量H+(或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加快或铜与铝构成原电池,加快铝失电子)
.(写出一点即可)
(4)某同学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ABD
ABD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在铝片上捆上几枚铜钉后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
(5)除去氧化铝的铝片与铜片为电极,在X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列表如下:
选项 铝电极 电解质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A 正极 NaOH Al-3e-=Al3+ 2H2O+2e-=2OH-+H2
B 负极 稀盐酸 2Al-6e-=2Al3+ 6H++6e-=3H2
C 正极 浓硝酸 Cu-2e--=Cu2+ 2NO3-+4H+-4e-=2NO2↑+2H2O
D 负极 稀硝酸 Cu-2e-=Cu2+ 2NO3-+8H+=2NO↑+4H2O+6e-
其中正确的是
B
B
,由此推知,金属作电极不仅与本身性质相关,而且与
电解质的性质
电解质的性质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及其产物SO2的性质,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2)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以上实验装置有相当多不足之处,如实验不够安全和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为改进实验和更多地了解SO2的性质,经过同学问的讨论和与老师的交流,设计了如图2实验装置.
①请写出长导管B的作用
 
 (只写一点就可).
②对试管A中的浓H2SO4和铜片进行加热,发现E试管中有气泡逸出,品红溶液很快褪色,但最终未见D试管中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浑浊.为探究D试管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在化学手册中只查阅到下列物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溶解度(g/100水) 物质 溶解度(g/100水)
Ca(OH)2 0.173 Ba(OH)2 3.89
CaCO3 0.0013 BaSO3 0.016
Ca(HCO32 16.60
请你应用类比研究方法帮他们预测D试管未出现浑浊的原因:
 

③为验证D试管中溶液的组成,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现象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热,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