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实验小组用0.55mol/LNaOH溶液和0.50mol/LHCl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__________。
(2)使用补全仪器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取50mL0.50mol/LHCl溶液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 t2/℃ | 温度差平均值(t2-t1)/℃ | ||
HCl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29.5 | ______℃ |
2 | 27.0 | 27.4 | 27.2 | 33.3 | |
3 | 25.9 | 25.9 | 25.9 | 29.2 | |
4 | 26.4 | 26.2 | 26.3 | 29.8 |
①请填写表中的空白:温度差平均值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数值结果比中和热57.3kJ/mol偏小,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3)实验中若用60mL0.25mol/L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填“相等”、“不相等”),若用50mL0.50mol/L醋酸代替HCl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答案】环形玻璃搅拌棒 3.4 acd 不相等 相等 偏小
【解析】
结合中和热的概念和中和热实验操作的要点保温,防止能量散失分析判断;中和热指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无关;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时吸热过程。
(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①第1次温度差为29.5℃-26.1℃=3.4℃,第2次温度差为33.3℃-27.2℃=6.1℃,第3次温度差为29.2℃-25.9℃=3.3℃,第4次温度差为29.8℃-26.3℃=3.5℃,其中第2次数据明显误差较大,舍去,剩余3次的平均温度为3.4℃;
②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可能;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不可能;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这样会导致能量散失,测定数值偏小,故c可能;
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Cl测温度,盐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可能;
故答案为:acd;
(3)若用60mL 0.25molL-1 H2SO4溶液跟50mL 0.55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不等,则所放出的热量也不相等,但是中和热指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故中和热相等;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所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偏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稀硫酸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B.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C.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用于漂白有色物质
D.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动物标本的防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甲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用图乙所示装置制取氨气
C. 用图丙所示装置分馏石油获得汽油
D. 用图丁所示装置分离乙醇与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Fe2+、Al3+、NH4+、CO32-、SO32-、SO42-、Cl-中的若干种,现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中一定存在Fe2+、Al3+、NH4+、SO42-
B. 溶液E和气体F能发生化学反应
C. X中肯定不存在CO32-、SO32-、Al3+
D. 沉淀I只有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以下几种有机物:
①CH4②CH3CH2OH③④癸烷⑤CH2=CH2⑥⑦⑧⑨丙烷
请根据上述给出的物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分子质量为44的烷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它与⑧互为_____________关系;
(2)与③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在120℃,1.01×105Pa条件下,某种气态烃与足量的O2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烃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4)用“>”表示①③④⑨熔沸点高低顺序:_____________(填序号);
(5)具有特殊气味,常作萃取剂的有机物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液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6)有机物②在加热条件下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药麻黄成分中含有生物碱、黄酮、鞣质、挥发油、有机酚、多糖等许多成分,其中一种有机酚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
B. 分子式为C15H12O7
C. 1 mol该有机物跟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5 mol Br2
D. 1 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5 mol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3.01×1023个NH4+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 ,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
(2)200mL 2mol/L的Al2(SO4)3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
(3)标准状况下,36g 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是67.2L,则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体积比为______;
(4)标准状况下,将33.6LNH3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
(5)已知1.505×1023个A气体分子的质量为31g,则A气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北京大学马丁教授为代表的多个团队,研发出了高效的铁基(如FeC、Fe2C、Fe5C2、Fe3C)费托合成催化剂,以H2和CO为原料可高产率合成烯烃、烷烃,如3CO(g)+ 6H2(g)CH3CH=CH2(g)+3H2O(g)、nCO+(2n+1)H2CnH2n+2+nH2O,为煤的气化、液化使用开拓了新途径。
(1)Fe3+中能量最高的能级上的电子云有_____种伸展方向,位于不同方向中运动的电子的能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当Fe原子电子排布由[Ar]3d64s2→[Ar]3d64s14p1时,体系的能量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Fe、C、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CH3CH=CH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题干所述反应中CO分子中断裂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填字母)。
A. 2个σ键、1个π键 B. 1个σ键、2个π键 C. 非极性键
(3)新戊烷[(CH3)4C]分子中5个碳原子形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该分子是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随着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同系物的沸点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
(4)碳铁之间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如图所示:
则编号为①的原子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设该晶体的晶胞多数为a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 15.0 | 20.0 | 25.0 | 30.0 | 35.0 |
平衡总压强(kPa) | 5.7 | 8.3 | 12.0 | 17.1 | 24.0 |
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 | 2.4 | 3.4 | 4.8 | 6.8 | 9.4 |
(1)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H3)=2(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2)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____。
(3)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平衡时氨气的浓度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4)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___________0,熵变△S____________0(填“>”、“=”或“<”)该反应在____________条件下有利于其自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