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措施是为了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食品放在冰箱中贮藏
B. 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C. 试管中进行镁和水反应时,稍微加热
D. 铁粉代替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遍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生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氨工业中使用的氮气来自于空气
B.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使用时其用量可以不加限制
D.利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将机动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无害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0mL浓度为2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6 mol·L-1的盐酸 B.加入少量醋酸钠溶液
C.加热 D.加入少量金属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B.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C.维生素、糖类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D.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 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 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 2 mL 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亚硝酸钠常用作食品防腐剂。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的反应及生成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①NO+NO2+2OH-===2NO+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NO:-15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按左→右连接):
(2)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
(3)关闭弹簧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常采用煅烧黄铁矿来制备SO2,同时产生烧渣。烧渣的主要成分是含铁的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等,利用烧渣制备高效净水剂聚合硫酸铁可以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其工艺流程如下:
⑴检验“反应I”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试剂是 。
⑵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 。
⑶“操作III”中具体的方法依次为 、 、过滤和洗涤。
⑷加入适量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氧化时需控制反应温度为50~60℃的原因是 。
⑸生成聚合硫酸铁的过程是先水解再聚合,聚合的化学方程式为
mFe2(OH)n(SO4)( 3-) [Fe2(OH)n(SO4)( 3-)]m
请写出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