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表示一些元素原子半径规律性的变化示意图.由此图不能得出下列结论的是(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  )
分析:A.由此图可知,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B.由此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D.电子层数多少只是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之一,并不是等于多一层电子,原子半径就一定更大,还需考虑核对电子的吸引,核外电子多,相应的核内质子数也多,由于静电作用力增强可能会引起原子半径的减小.
解答:解:A.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故A正确;
B.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处于同一主族,质子数越大,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故B正确;
C.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对于F-、Cl-、Br-、I-,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离子半径依次增大;K+与Na+
Mg2+、Al3+比较,K+比它们多1个电子层,故半径大于Na+、Mg2+、Al3+,而对于Na+、Mg2+、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离子半径减小,故C正确;
D.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核外电子多,相应的核内质子数也多,静电作用力增强影响原子的半径,电子层数多少只是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之一,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对应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如由此图可知,K比I少一电子层,但半径K比I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掌握微粒大小比较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D、E选项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B原子的p轨道半充满,形成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最低的.D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充满.A+比D原子形成的离子少一个电子层.C与A形成A2C型离子化合物.E的原子序数为26,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而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Na<S<P<Cl
Na<S<P<Cl

(2)C的氢化物分子是
极性
极性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化合物BD3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三角锥形
三角锥形

(4)E的一种常见配合物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E(CO)5的晶体类型为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E(CO)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E (CO)5═E (s)+5CO,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只有配位键,形成的化学键是
金属键
金属键

(5)金属E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如图所示.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E原子个数之比为
1:2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会排放出SO2和NO2,这些气体不仅污染空气,而且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二氧化硫与空气中水份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其中亚硫酸与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SO3+O2=2H2SO4
2H2SO3+O2=2H2SO4

②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在盛有N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块活性炭,过一会儿,瓶内红棕色变淡甚至消失,活性炭具有的这种性质叫做
吸附性
吸附性

③对于SO2和NO2,小余同学归纳出了如下一些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
A

A.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都为+2价
C.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D.常温常压下都是有颜色的气体
(2)十.一节放假结束后,小王来到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敞放着,这引起了她的研究欲望.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若发生变质,其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进行试验)Ⅰ.取样品少许,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Ⅱ.取样品少许,加水溶解后,滴入酚酞显红色;
Ⅲ.按如图所示过程,进一步实验:
请你与小王同学一道完成下列问题的分析解答:
①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②开始两个步骤中的实验操作a、b,都要使用的两件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和烧杯.
玻璃棒和烧杯.

③步骤b中,不能用Ca(OH)2代替CaCl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Ca(OH)2+Na2CO3=CaCO3↓+2NaOH,会影响对NaOH存在的判断
Ca(OH)2+Na2CO3=CaCO3↓+2NaOH,会影响对NaOH存在的判断

④根据上述实验,若直接测定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而求其质量分数,须测定的数据是
C
C

A.测定沉淀A 的质量
B.溶液B蒸发溶剂,测定残留固体的质量
C.溶液B与稀硫酸中和,测定消耗H2SO4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西安模拟)[化学一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A、B、C、D、E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同周期,A、D同主族,E的单质既可溶于稀硫酸又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b能形成两种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甲和乙,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1-3问:
(1)C和D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
Na+
Na+
 (填离子符号).
(2)实验室在测定C的气态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发现实际测定值比理论值大出许多,其原因是
由于HF中含有氢键相结合的聚合氟化氢分子(HF)n
由于HF中含有氢键相结合的聚合氟化氢分子(HF)n

(3)C、D、E可组成离子化合物DxE6其晶胞(晶胞是在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结构如图所示,阳离子D+(用0表示)位于正方体的棱的中点和正方体内部;阴离子EC6x-(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和面心,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3AlF6
Na3AlF6


(4)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素 Mn Fe
电离
能/kJ?mol-1
1 717 759
2 1509 1561
3 3248 2957
回答下列问题:
Mn元素价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为
3d54s2
3d54s2
,比较两元素的I2J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的解释是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5)F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而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①与Fe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应具备的结构特征是
具有弧对电子
具有弧对电子

②六氰合亚铁离子(Fe(CN)64-)中的配体CN-中c原子的杂化轨遣类型是
sp
sp

写出一种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
N≡N
N≡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在周期表中X与Y、Y与Z均位同一周期的相邻位置;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W分别能与X、Y、Z按一定原子数比形成电子总数为10的常见化合物.请判断X、Y、Z、W四种元素并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确定后的元素符号及有关化学用语表示)
(1)(XY)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请写出其结构式:
 
;(XY)2可与W2化合生成WXY,其水溶液是一种酸,某浓度该酸的钾盐(KXY)溶液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已知乙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三聚生成苯:精英家教网三聚氰胺也可以由氰胺(WXY分子中的W原子被氨基取代后可得氰胺)发生类似于乙炔的三聚反应而得到,三聚氰胺中无非极性键,含有量个氨基.请写出三聚氰胺结构简式:
 

(3)三聚氰胺遇强簸或强碱水溶液发生水解,氨基逐步被羟基取代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胺由于含氮量高而被一些奶粉厂家非法掺人奶粉中以提高其产品的含氮量(俗称蛋白精),经研究表明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在肾细胞中结合沉积从而形成肾结石,堵塞肾小管,最终造成肾衰竭,严重则危及生命.试写出三聚氰胺生成三聚氰酸的化学方程式:
 

(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中一种技术是将XZ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如:2XZ2(g)+2W2Z(l)═X2W4(g)+3Z2(g)△H=+1411.0kJ/mol;2XZ2(g)+3W2Z(l)═X2W5ZW(l)+3Z2(g)△H=+1366.8kJ/mol则由X2W4水化制X2W5ZW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利用X2W5ZW燃料电池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
①则该装置中Cu极为
 
极;
②写出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g时,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甲、乙两装置中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为甲
 
,乙
 
(填“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