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钠与水反应产生H2同时收集产生的H2实验,能否在启普发生器中进行?

解析:钠与水反应有以下一些特点:反应剧烈,反应放出热量,块状金属钠会随反应进行而熔化等,而启普发生器仅适用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而且反应平缓不加热的实验。

答案:钠与水反应不宜在启普发生器中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5.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既而沉淀消失
6.向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仪器:①
试管
试管
酒精灯
酒精灯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
④试管夹⑤镊子⑥小刀 ⑦玻璃片⑧砂纸等;药品:钠、镁带、铝条、2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的H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1
B
B
2
F
F
3
A
A
4
D
D
5
C
C
6
E
E
(用A-F表示);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2Na+2H2O=2Na++2OH-+H2

(4)实验结论:
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
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已知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8.2g/100g水,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8mol/L.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注入0.8mol/L的乙醇和苯酚溶液3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乙: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1g乙醇和苯酚晶体,各注入3mL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和苯酚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观察其中的变化.
(1)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6H5OH+2Na→2C6H5O-+2Na++H2
2C6H5OH+2Na→2C6H5O-+2Na++H2

(2)对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各是什么?
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水的存在使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速率难以比较;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乙醇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时溶液保持澄清不能说明乙醇酸性的相对强弱.
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水的存在使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速率难以比较;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乙醇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时溶液保持澄清不能说明乙醇酸性的相对强弱.

(Ⅱ)在分析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丙同学进行了下列对比实验: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2g无水乙醇和苯酚晶体,用约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成液态后,再向两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在乙醇中,钠块能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约3min后钠块消失,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约2min后出现少量白色悬浮物,10min后白色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振荡后发现钠块尚未完全消失.
(3)丙同学的实验表明,苯酚熔融液与钠的反应速率不如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快,其主要原因是
乙醇钠易溶于乙醇,而苯酚钠难溶于苯酚溶液
乙醇钠易溶于乙醇,而苯酚钠难溶于苯酚溶液
,因此苯酚熔融液和无水乙醇与钠反应的有关事实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分子里羟基上氢原子哪个更活泼的依据.
(4)请你设计一个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的实验方案:
适量的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测定两溶液的pH,pH小的对应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适量的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测定两溶液的pH,pH小的对应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A: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盖上玻璃片;
实验B: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通入一定量的乙烯;
实验C: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瓶底放少量KMnO4固体,盖上玻璃片.
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预期实验结果:水果成熟的先后顺序是
BAC
BAC
(用序号填写)
(2)解释你的预期结果的原因
乙烯可以做水果催熟剂,而高锰酸钾固体能和乙烯反应,因此B中水果最先熟,而C中水果最后熟.
乙烯可以做水果催熟剂,而高锰酸钾固体能和乙烯反应,因此B中水果最先熟,而C中水果最后熟.

为探究 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2将一小段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水沸腾,冷却后,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3将一小段镁带投入稀盐酸中;
4将一小片铝投入稀盐酸中.
实验现象 A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气体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断游动,小球渐小最终消失,溶液变红
C反应不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
(1)请在下表中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序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实验现象
B
B
D
D
A
A
C
C
(2)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2Na+2H2O=2Na++2OH-+H2

(3)请你补充该小组同学用原子结构理论对上述实验结论的解释: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减小
,失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
减弱
,因此
金属
金属
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
案经老师批准后进行试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实验方案4、5盐酸浓度因记
录表中数据模糊,分别用a、b表示):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4,镁条与amol/L的盐酸反应
5,铝条与bmol/L的盐酸反应
6,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I.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逐渐缩小,溶液变红色
I I.放出无色气体,气体可燃,溶液变浅红色
III.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燃
IV.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燃
V.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VI.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根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为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性质递变规律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性质递变规律

(2)请比较a、b的大小关系(选择“>”、“<”、“=”填空):a
=
=
b
(3)完成实验方案3除需要烧杯、小刀、玻璃片、胶头滴管等外,还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镊子
镊子

(4)请根据记录表填写实验现象序号对应的实验方案编号:
I
3
3
I I
1
1
III
5
5
IV
4
4

(5)请分别写出下列实验方案中各现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方案2:
H2S+Cl2=2H++2Cl-+S↓
H2S+Cl2=2H++2Cl-+S↓

实验方案3:
2Na+2H2O=2Na++2OH-+H2
2Na+2H2O=2Na++2OH-+H2

(6)该实验结论是
第三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逐渐增强
第三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得到F、G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1)判断以下过程的反应类型:A→B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D→E
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2)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是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
2CH3CH(OH)CH2OH+O2
Cu
2O=C(CH3)CHO+2H2O
2CH3CH(OH)CH2OH+O2
Cu
2O=C(CH3)CHO+2H2O

(4)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5)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该种同分异构体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1mol H2,则该种同分异构体为
HOCH2CH2(OH)CHO
HOCH2CH2(OH)C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