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滴加BaCl2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B |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色 | 原溶液中有I-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D |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NH4+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来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如蒸馏、过滤、结晶、渗析、盐析等,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所选用方法最合适的是( )
A.FeCl3溶液得到FeCl3固体——加热蒸干 |
B.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分离NaNO3和BaSO4的混合物——溶解、过滤 |
D.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加入BaCl2溶液、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或事实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用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试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 | 研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
C | 将NaHCO3与HCl两种溶液相互滴加 | 可以鉴别这两种溶液 |
D | C2H5Br与AgNO3溶液混合加热 | 检验C2H5Br中的溴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物质制备过程中离不开物质的提纯。以下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 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 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 |
B | 除去NaCl中少量KNO3 | 将混合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
C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通过NaHCO3(aq,饱和),然后干燥 |
D | 除去C2H5Br中的Br2 | 加入足量Na2SO3(aq),充分振荡,分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为防止铁钉生锈 |
B.装置乙: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乙烯 |
C.装置丙: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
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操作 |
A |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
B |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D | 证明氯乙烷中含氯元素 | 向氯乙烷中滴几滴AgNO3溶液再滴加稀H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于实验甲~丁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甲:逐滴滴加盐酸时,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
B.实验乙: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无色 |
C.实验丙: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 |
D.装置丁: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下列实验或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 |
B.测定同温同浓度的NaCl和NaF溶液的pH,确定F、Cl两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
C.装置乙: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
D.用Ca(OH)2溶液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