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选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请在图Ⅱ中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答案】
(1)C
(2)NO2(g)+CO(g)=CO2(g)+NO(g)△H=﹣234kJ/mol
(3)
【解析】(1)只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分析三个图,可知只有C有新物质生成,则C为有效碰撞,所以答案是:C;(2)反应热为134kJ/mol﹣368kJ/mol=﹣234kJ/mol,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H=﹣234 kJ/mol;(3)加入
催化剂,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图象应为 :
;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和焓变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
B.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C.纳米材料也是一种胶体
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散射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B、C三元素名称: 、 、 。
(2)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C的氢化物与B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 (填化学式)。
(4)比较A、C的原子半径:A (填“>”或“<”)C,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纵坐标)随反应时间(横坐标)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制硫酸中一步重要的反应是:SO2在400~500℃的条件下进行催化氧化:2SO2+O2 2SO3 , 其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容器中存在SO2、O2、SO3三种物质
C.生产中一定要不断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400~500℃
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可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量可理解为物质的质量
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
C.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D.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分子、原子和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A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3A2;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原子核外的M层中有两对成对电子;E原子核外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比E核外电子数少5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氯化物的熔点远高于C的氯化物的熔点,理由是。
(3)A的氢化物属于(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D的低价氧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4)A、E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其化学式为(每个球均表示1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