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物质:①硫磺;②FeS2;③CuSO45H2O;④FeSO47H2O;⑤CaSO42H2O,其中可用于制硫酸的是
A. 只有② B. ①和② C. ①②③④ D. 全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合物H是一种用于合成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1)B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羟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①含有苯环,且遇FeCl3溶液不显色;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另一水解产物分子中只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F 的分子式为C18H20O4,写出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5)以苯、甲醛和丙酮为基础有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火力发电厂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等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燃煤废气进行脱除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低碳减排、废物利用等目的。
(1)脱硝。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 CH4(g)+4NO(g)=2N2(g)+CO2(g)+2H2O(g)△H2=-1160 kJ/mol
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脱碳。
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H3
①取五份等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见如图),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反应的△H3______0(填“>”、“<”或“=”)。
②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CO2和1.5mol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0~10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第10min后,若升温,将使c(CH3OH)/c(CO2)_____(填“变大”、“减小”、“不变”);判断理由是_________;若向该容器中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再次达到平衡时,则CH3OH(g)的体积分数将_________(“变大”、“减小”、“不变”)。
(3)脱硫。某种脱硫工艺中将废气经处理后,与一定量的氨气、空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物作为副产品化肥。设烟气中的SO2、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在0.1mol/L的硝酸铵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9mol/L氨水,配制了pH=8.2的溶液,则该溶液中微粒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离子组是( )
A.H+、K+、Fe3+、SO42-B.Ba2+、Ca2+、OH-、CO32-
C.H+、Na+、NO3-、Cu2+D.NO3-、SO42-、K+、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 (g)+4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別为0.lmol/L、0.4mol/L、0.1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c1:c2=4:1
B. 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 2
C. c1的取值范围为0mol/L<c1<0.14mol/L
D. 若反应正向进行,X、Y的转化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Ⅰ、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填“有”、“无”),原因是____。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的变化是:E1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Ⅱ、五氯化磷(PCl5)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氯化剂,可以由三氯化磷(PCl3)氯化得到:PCl3(g)+Cl2(g) PCl5(g) △H=-0.930 kJmol-1 。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1.0 mol Cl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n(PCl5)/mol | 0 | 0.24 | 0.36 | 0.40 | 0.40 |
(1)50~1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PCl3)=___________。
(2)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___________(可用分数表示)。
(3)反应至250s时,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kJ。
(4)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无论是否达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
b.300s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
c.350s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相同条件下,若起始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3和0.5molCl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n(PCl5)<0.20mol
(5)温度T1时,混合气体中PCl5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他条件相同,请在下图中画出温度为T2(T2>T1)时,PCl5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 0.25mol/L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kJ/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反应需要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__________;
(4)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温度差 (t2﹣t1)/℃ | |
H2SO4 | NaOH | |||
1 | 26.2 | 26.0 | 29.5 | |
2 | 27.0 | 27.4 | 32.3 | |
3 | 25.9 | 25.9 | 29.2 | |
4 | 26.4 | 26.2 | 29.8 |
①近似认为0.55mol/L NaOH溶液和0.25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②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H2SO4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仰视量取酸碱溶液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苯,一种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
(3)步骤⑤是萃取、分液,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_。在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以下略。
A.直接将含碘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含碘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含碘苯溶液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含碘苯溶液从上口倒出
(4)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