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分)有人设计溴苯的制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滴入混合液几分钟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Ⅰ)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 min—3 min后,可以在a管底部得到_________。
(4)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U形管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gN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a管带有支管,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为加强此作用,还可在支管口处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6H6+Br2C6H5Br+HBr↑
(2)(Ⅰ)看到黄色蒸气(Ⅱ)气体为无色
(Ⅲ)呈橙红色(Ⅳ)呈现白雾
(3)无色油状溴苯
(4)除溴苯中溴 除溴化氢中混有的溴蒸气 检验HBr气体
(5)减压 用吸耳球在支管口处减压
苯与液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量,使部分溴挥发,使气体呈黄色,气体通过苯后,溴蒸气被苯吸收,使Ⅲ中形成溴的苯溶液而呈橙红色,最后进入Ⅳ中的为HBr气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指针偏转方向
1
Mg   Al
稀盐酸
偏向Al
2
Al   Cu
稀盐酸
偏向Cu
3
Al 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
4
Mg   Al
NaOH溶液
偏向Mg
5
Al   Zn
浓硝酸
偏向Al
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
铝为(      )______________;石墨为(      )_____________
(3)实验4中的铝作正极还是负极?写出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4)解释实验5中电流指针偏向铝的原因。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在原电池中金属铝作正极还是作负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4分)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
A.1.0 mol·L-1HNO3B.1.0 mol·L-1盐酸C.1.0 mol·L-1 NaOHD.3%H2O2(E)、 0.1mol·L-1KI(F)、 0.1 mol·L-1CuSO4(G)、 20%KSCN(H)、澄清石灰水(I)、氧化铜(J)、蒸馏水(K)。
(1)要验证产物中有CO2、CO存在的试剂________应选(按先后顺序把所选试剂的代号字母填入空格内。)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验证固体产物中CO32-的方法是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只有Fe;假设2:只有FeO;假设3:FeO和Fe。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假设
步骤1:取适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使碳酸钾完全溶解。分离不溶固体与溶液,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溶固体。
步骤2:将步骤1中的不溶固体产物加入1.0mol·L-1盐酸中。
步骤3:将步骤1中的不溶固体产物加入足量的0.1 mol·L-1CuSO4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后,将沉淀物溶于1.0 mol·L-1盐酸,再加入20%KSCN,最后加入3%H2O2
③实验过程(填写下表的空格)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取适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使碳酸钾完全溶解。分离不溶固体与溶液,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溶固体
固体产物部分溶解
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再加入少量将步骤1中的不溶固体,充分振荡
(1)若蓝色溶液颜色及加入的不溶固体无明显变化,则假设           成立。
(2)若蓝色溶液颜色明显改变,且有暗红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有     存在。
步骤3:继续步骤2中的(2),进行固液分离,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适量H2O2,充分振荡后滴加KSCN
结合步骤2中的(2):
(1)若溶液基本无色,则假设(1)成立
(2)若           ,则假设     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化学变化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利用家庭生活用品不能够完成的探究性实验是( )
A.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B.检验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检验加碘食盐中加的不是碘单质D.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铁生锈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了以下快速、易行的方法:

图11-21
首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按图11-21连接好装置,点燃酒精灯给药品加热,持续3分钟左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直形管中用蒸馏水浸过的光亮铁丝表面颜色变得灰暗,发生锈蚀;②直形管中干燥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没有发生锈蚀;③烧杯中潮湿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试回答以下问题:
(1)由于与金属接触的介质不同,金属腐蚀分成不同类型,本实验中铁生锈属于_________。能表示其原理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其中装的药品可以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3)由实验可知,该类铁生锈的条件为_________。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配制一定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B.有少量KOH残留在烧杯中
C.定容时俯视
D.定容时仰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0分)现有X、Y、Z三种非金属元素,A、B、C三种金属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
(3)XZ易溶于水,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4)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5)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6)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褐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棕黄色溶液。
(7)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2溶于水加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8)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XZ、X2Y和BZ2的化学式:XZ________,X2Y________,BZ2________。
②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③A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生成淡黄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Z单质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能反应,则此空不必填写)
⑥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持续地通入氯气,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2分)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Fe与H2SO4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①在烧瓶中加入80% H2SO4;②将提拉式铁丝插入溶液中,观察到先有少量气泡,后停止的现象;③加热烧瓶至有较多量气体产生时停止加热,品红试液颜色褪去烧瓶中溶液变为棕黄色。④一段时间后KMnO4/H+颜色不再变浅,但NaOH溶液中仍有气泡逸出,在导管口处可以点燃该气体。烧瓶中液体变为浅绿色。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在步骤②中现象说明                                                 
(2)在步骤③中,品红褪色的原因是                                        
(3)写出步骤④中,使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不正确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
B.
制取H2
C.
CO还原CuO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