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总结同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并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_________。
【答案】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 加热前镁条表面有少量无色气泡,加热沸腾后,有较多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变粉红色 镁条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 铝条缓慢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 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镁、铝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镁更容易 钠、镁、铝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l 同周期元素(如钠、镁、铝),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失去最外层电子逐渐变难,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解析】
结合Na、Mg、Al的金属活泼性差异并参照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和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即可。
(1)实验①钠放入水中,反应后滴加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实验②是水中加入镁粉并滴加酚酞,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加热前镁条表面有少量无色气泡,加热沸腾后,有较多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变粉红色;
(2)实验③是向盛有镁块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镁条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实验④是向盛有铝块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铝条缓慢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
(3)由实验①②③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知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镁、铝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镁更容易;
(4)Na、Mg、Al均为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由实验①②③④可得钠、镁、铝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l,存在活泼性差异的原因是同周期元素(如钠、镁、铝),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失去最外层电子逐渐变难,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 molL-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 .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并在操作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仪器名称) ______ .
A.用30mL水洗涤 ______ 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 ______ 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括 号内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 ______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如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B. 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C. 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
D. 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可能是酒精或四氯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CH3COO)2·4H2O(乙酸钴)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工业品氧化钴(CoO)为原料制备乙酸钴。(已知CoO与CH3COOH溶液反应缓慢,Co2+能与H+、NO3-大量共存)可能用到的试剂:Na2CO3溶液、CH3COOH溶液、HNO3溶液。先将CoO溶于____(填化学式,下同)溶液制得____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向制得的溶液中不断加入____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入___溶液至沉淀完全溶解,调节pH约为6.8,经一系列操作得Co(CH3COO)2·4H2O。
(2)为探究乙酸钴的热分解产物,先在低于100 ℃时使其脱去结晶水,然后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CO能与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Pd沉淀):
①通N2的目的是______。
②澄清石灰水和PdCl2溶液分别用于检验CO2和CO,其中盛放PdCl2溶液的装置是____(填字母)。
③实验结束时,为防止倒吸,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④装置a中完全反应后得到钴的一种氧化物,固体残留率(×100%)为45.4%。该氧化物为____。
⑤装置a在加热过程中没有水生成,最终生成的固体氧化物质量为3.0125 g,装置b和c中的试剂均足量(b、c中得到固体的质量分别为2.5 g、10.6 g),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C2H6和N2,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氨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标准状况下,将500 L氨气溶于水形成1 L氨水,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 L-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工业上常用过量氨水吸收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合成硝酸的主要途径。合成的第一步是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在合金网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下列反应中的氨与氨氧化法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__。
A.2Na+2NH3===2NaNH2+H2↑ B.2NH3+3CuO===3Cu+N2+3H2O
C.4NH3+6NO===5N2+6H2O D.HNO3+NH3===NH4NO3
工业中的尾气(假设只有NO和NO2)用烧碱进行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2-+NO3-+H2O和NO+NO2+2OH﹣===□ +H2O(配平该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向27.2 g 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HNO3500 mL,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只有NO。固体完全溶解后,在所得溶液(金属阳离子只有Cu2+)中加入1 L 1 mol·L-1的NaOH溶液使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此时溶液呈中性,所得沉淀质量为39.2 g。
①Cu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②Cu与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③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1。
(4)有H2SO4和HNO3的混合溶液20 mL,加入0.25 molL﹣1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w(g)和Ba(OH)2溶液的体积V(mL)的关系如图所示(C 点混合液呈中性)。则原混合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1,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①R-NO2R-NH2;②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苯→①→②”省略了反应条件,请写出①②物质的结构简式:①__________,②_______。
(3)苯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4)有机物的所有原子________(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2Z(g)
B. 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
C. 10 s后,该反应停止进行
D. 反应开始到10 s时,反应速率:υ(X)=υ(Y)=0.1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体产物是NO,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1)关闭K1,打开K2,向试管中加石灰石,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加入一定的稀硝酸,则加入石灰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微热大试管。该步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反应后,打开开关K1,通过气囊鼓入空气,可以观察到烧瓶中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体产物是NO。
(4)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在某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氧化亚铜并通入0.1 mol 水(g),发生如下反应:2H2O(g)2H2(g)+O2(g) ΔH=+484 kJ·mol-1。不同时间产生O2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前2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5×10-5mol·L-1·min-1
B. 达到平衡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0.968 kJ
C. 增大水的浓度,可以改变待反应的限度
D. 使用纳米级的氧化亚铜,可以增大平衡时氧气的体积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