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 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A、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gN2O4g),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浓度增大,平衡体系颜色变深,该反应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反应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又降低,颜色又变浅,由于移动的目的是减弱变化,而不是消除,故颜色仍比原来的颜色深,所以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不选;B、存在平衡2SO2+O2g2SO3g),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有利于合成SO3,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不选;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C选;D、反应为可逆反应,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不选,答案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 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30 min时降低温度, 40 min时升高温度

D. 8 min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为了减轻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人们开始探索利用NOCO在一定条件下 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EF的方法(已知该反应H<0). 2 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NOCO,当温度分别在T1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如下表:

NO

CO

E

F

初始

0.100

0.100

0

0

T1

0.020

0.020

0.080

0.040

T2

0.010

0.010

0.090

0.045

请结合上表数据,写出NO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温度T1T2的关系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比较

2已知4NH3(g) + 3O2(g) = 2N2(g) + 6H2O(g) ΔH= - 1266.8 kJ/molN2(g) + O2(g) = 2NO(g) ΔH = + 180.5kJ/mol则氨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500℃下,在AB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合成氨的反应。隔板固定不动,活塞可自由移动。

当合成氨在容器B中达平衡时,测得其中含有1.0molN20.4molH20.4molNH3,此时容积为2.0L。则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向此容器中通入0.36molN2,平衡将_______________(填正向逆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发生反应C(s)+H2O(g) CO(g)+H2(g)

1T℃,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C1molH2O(g),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C的转化率为20%

05min,H2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

a.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气体的密度不变

c.H2O(g)CO(g)H2(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2T℃,在下列密闭容器中加入相应的物质进行实验,中间的隔板可以自由滑动。

①若左室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保持不变,则反应开始前H2O(g)H2(g)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②反应在达到平衡时,中间的隔板所处的位置是________

a.11.5之间 b.1.5 c.1.52之间

3)已知:I.破坏1mol共价键所需要的能量如下表:

共价键

石墨中的碳碳键

H-H

C≡O

H-O

能量/kJ

475.7

436

1072

463

Ⅱ.石墨层由六角形蜂巢结构的碳原子构成,如图所示:

某同学构想:通过下列装置实现C(s)+H2O(g) CO(g)+H2(g)的反应。

①按该考生的构想,石墨电极发生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构想成立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苯酚含量在1 g·L-1 以上的工业废水应回收苯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下列流程,探究废水中苯酚的回收方法。

可用_______为试剂检验水样中是否含有苯酚。

操作I的名称为_______,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__

通入CO2发生反应生成苯酚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6O3

①1 mol该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L

若两分子该有机物能生成六元环状结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CH3COO-+H2OCH3COOH +OH-使得溶液中的c(OH-)>c(H+)

B. 在常温下,10mL0.02 mol/L,盐酸与10mL0.02 mol/L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

C. 0.1mol/L NH4Cl溶液中:c(H+)+c(NH4+) = n(Cl-)+c(OH-)

D. 5mL 1mol/LCH3COONa溶液与5 mL1mol/L 盐酸混合后,混合液中:c(Cl-)>c(N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溶液中不能与Al3+ 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Cl- B. OH- C. H+ D.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肥皂液(硬脂酸钠)分别装在两支试管中,往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产生,往第二支试管中加入MgCl2溶液则有产生。写出两支试管中反应的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

(1)请将原子序数为1、6、10、12、13、17、37八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2)第17号元素的名称是 ,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上述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4)上述元素中能以离子键结合成AB2型的化合物有 , 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5)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是 , 碱性最强的化合物是 , 具有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