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铝镁合金已成为轮船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三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探究一】实验方案:铝镁合金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称取5.4 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投入V mL 2.0 mol·L-1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NaOH溶液的体积V≥______。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探究二】实验方案:铝镁合金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实验装置:
问题讨论:

(1)某同学提出该实验装置不够完善,应在A、B之间添加一个干燥、除酸雾的装置。你的意见是: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2)为使测定结果尽可能精确,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写出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
实验方案:称量x g铝镁合金粉末,放在如图所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

问题讨论:
(1)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数据是______。
(2)若用空气(不考虑CO2)代替O2进行实验,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探究一】2Al+2NaOH+2H2O=2NaAlO2+3H2
(1)100           (2)偏高
【探究二】(1)不需要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合金完全溶解(或加入足量盐酸)     调整量气管C的高度,使C中液面与B液面相平     待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写出两点,答案合理即可)
【探究三】(1)灼烧后固体的质量       (2)偏高
【探究一】镁铝合金中只有铝与氢氧化钠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用极值法,假定5.4 g合金完全是铝时,根据方程式求出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为100 mL,故V≥100,若未洗涤固体,镁的表面附着其他杂质,质量偏大,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探究二】(1)因为是排水量气,故不需要在A、B之间添加一个干燥、除酸雾的装置;(2)为使结果准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合金完全溶解(或加入足量盐酸);调整量气管C的高度,使C中液面与B中液面相平;待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
【探究三】称量x g铝镁合金粉末,要求镁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知道灼烧后固体的质量;若用空气代替O2进行实验,部分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燃烧产物的质量减少,通过计算所得镁的质量偏高,测定结果偏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
A.3:2B.2:3C.1:3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铁杂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图示,完成下列填空:
(1)明矾石焙烧后用稀氨水浸出。配制500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20g氨)需要取浓氨水(每升含有251.28g氨)__________mL,用规格为_______mL量筒量取。
(2)氨水浸出后得到固体混合体系,过滤,滤液中除K、SO42外,还有大量的NH4。检验NH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沉淀物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I的成分是水和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混合肥料K2SO4、(NH4)2SO4中钾的含量,请完善下列步骤:
①称取钾氮肥试样并溶于水,加入足量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③冷却、称重。
(6)若试样为m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试样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浓氨水缓慢滴入Al2(SO4)3溶液中,观察Al(OH)3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B.将Al(OH)3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C.将Al(OH)3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热至无水蒸气逸出,得氧化铝固体
D.向Al(OH)3沉淀中分别加入稀硫酸和NaOH溶液探究Al(OH)3的两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足量的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D.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已知A~G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G为单质,D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E、F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2)①C溶液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C溶液为何显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5.4 g A投入200 mL 2.0 mol/L某溶液中有G单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则该溶液可能是________(填代号)。
A.HNO3溶液    B.H2SO4溶液      C.NaOH溶液    D.HCl溶液
(5)将1 mol N2和3 mol G及催化剂充入容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时,测得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
①如果反应速率v(G)=1.2 mol/(L·min),则v(D)=________mol/(L·min)。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起始时充入0.5 mol N2和1.5 mol G达到平衡后,D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ol/L。
③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从含有Ag、Fe3和Al3的溶液中,按下图所示方法分离提取金属单质
 
已知:实验时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只能从碳酸铵、氢氧化钠、稀硫酸、葡萄糖四种溶液中选择,也可用这四种溶液来制取。对该实验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丙是NaOH,丁是稀H2SO4
B.乙是葡萄糖,利用乙的还原性将金属A从溶液a中还原出来
C.操作I是过滤和洗涤沉淀。洗涤沉淀的方法是将漏斗中的沉淀转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浸没沉淀,用玻璃棒搅拌,然后将水倒出,重复2-3次
D.g是氧化物,金属c采用电解法获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明矾石的主要成分为K2SO4·Al2(SO4)3·2Al2O3·6H2O,此外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某校研究小组利用明矾石制备氢氧化铝的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SO4)3SAl2O3________↑。
(2)分离溶液和废渣的操作是________,“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节pH”后过滤、洗涤Al(OH)3沉淀,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
(4)“母液”中可回收的物质是________。
(5)若“焙烧”过程中恰好消耗48 g硫黄,则理论上最终可得到________ g氢氧化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将100mL 0.6 mol/L氯化铝溶液跟1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得到3.9g Al(OH)沉淀,此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A.130mLB.180mLC.190mLD.24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