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分子均是由原子构成
B.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组成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碱性氧化物均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均是非金属氧化物
D.纯净的硫酸是纯净物,而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1)通过钠在CO2气体中燃烧的实验,你认为燃烧的条件是: 。
(2)燃烧的本质是 。
(3)2010年8月初发生的俄罗斯森林大火的着火面积比伦敦市的面积还要大。控制森林火灾是世界性难题。根据燃烧的条件,请你解释为什么设置森林防火隔离带能有效阻止森林火灾的蔓延 _。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的白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1 |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白色物质为Na2O |
方案2 | 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认为由方案1得出结论不严密,请解释原因 。
(5)乙同学认为方案2得到的结论正确,白色物质为 。
(6)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 成立。你的理由是 。
(7)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8)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金属利用的历史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冶炼是近百年的事.决定金属使用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 )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 B.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都是热量变化 D. 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化学键形成吸收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属于短周期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 a+3 B. a-5 C. a+8 D. a+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HF)2(g) 2HF(g) ΔH>0,且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总)与总物质的量n(总)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T2 B.平衡常数:K(a)=K(b)<K(c)
C.反应速率:vb>va D.当=30g·mol-1时,n(HF):n[(HF)2]=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M,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质已略去)。A为一种金属单质,反应①②③均为化合反应,反应④为置换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所加试剂只能是Cl2
B.③中需要加具有还原性的试剂
C.A与稀硝酸反应一定能实现元素M 在①中发生的价态变化
D.元素M在②中发生的价态变化也能通过加KI溶液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密度为0.910g/cm3氨水,质量分数为25.0%,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小于12.5% B.大于12.5% C.等于12.5%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C. 从牛奶中提取的酪素,可以用来制作食品和塑料
D. 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