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C.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D. 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醋酸的电离过程中,加入水会使下列比值增大的是
A. c(CH3COOH)/c(CH3COO—) B. c(CH3COO—)/c(OH—)
C. c(H+)/c(CH3COOH) D. c(H+)/ 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一个新的物理量,它表示的是物质的质量
B.周一上午升旗仪式时,学生和老师的物质的量共有2mol
C.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用mol表示
D.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后体系的( )
A.混乱度增大,而能量降低 B.混乱度降低,而能量增大
C.混乱度降低,而能量降低 D.混乱度增大,而能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H、C、N、O、Fe、Si、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元素,请根据题意回答与这些元素有关的问题:
(1)根据元素周期律,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请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FeSO4和O2的系数比为2∶1,试配平下列方程式:
FeSO4+K2O2→K2FeO4+K2O+K2SO4+O2↑
(3)各种氮氧化物(NO、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治理氮氧化物(NOx)废气的方法之一是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其反应原理可表示如下: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现有NO与NO2的混合气体,将其通入50 mL 2 mol/L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O 0.02 mol。
①所得溶液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②混合气体中v(NO)∶v(NO2)=________。
(4)向FeI2溶液中不断通入Cl2,溶液中I-、I2、IO、Fe2+、Fe3+等粒子物质的量随n(Cl2)/n(FeI2)的变化可用下图简单表示
①当n(Cl2)∶n(FeI2)=6.5时,溶液中n(Cl-)∶n(IO)=________。
②当n(Cl2)∶n(FeI2)=1.2时,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测得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放出184.6 kJ的热量,其理论分析数据与实验数据略有差异,下图表示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论分析示意图:
(1)化学键断裂需要_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2)图中化学键形成时共释放能量________kJ;
(3)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产物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反应;
(4)用图示数据计算其反应热,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C(s)+O2(g)=CO2(g) ΔH1=-393.5 kJ/mol
(2)CH3 COOH(l)+2O2(g)=2CO2(g)+2H2O(l) ΔH2=-870.3 kJ/mol
(3)H2(g)+O2(g)=H2O(l) ΔH3=-285.8 kJ/mol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ΔH )为
A.+488.3 kJ/mol B.-488.3 kJ/mol
C.- 244.15 kJ/mol D.+244.15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体积均为1.0 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2和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CO2)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ΔS<0
B.体系的总压强p:p(Ⅰ)>p(Ⅲ)
C.平衡常数:K(Ⅰ)>K(Ⅱ)
D.T1K时,Ⅳ点所处的状态中v(正)<v(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